当前位置:

45岁独子带着妈妈上班:一堂“爱的教育”映射出“痛的警醒”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宇 编辑:田德政 2024-06-05 17:20:14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王志宇 (中国地质大学)

6月3日,“45岁独生子决定带着妈妈上班”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孙元金是山东济南第二初级中学的一名地理老师。近三个月以来,他的日程表里多了一项事务——接送母亲“上学”、回家。他的故事温暖了无数人心的同时,这也像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6月4日《潍坊晚报》)

孙元金老师的故事,是一堂生动的“爱的教育”课程。作为独生子,面对年迈且失智的母亲,他考虑到母亲病情治疗的需要和生活很难自理的情况,毅然决定带着妈妈去上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这种对亲情的不离不弃,不仅是对母亲的深情反哺,更是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一次深刻教育。在课堂上,他教授知识;在生活中,他以身作则。这样言传身教式地传递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其影响远超过任何课本上的文字。

同样值得称道的是,孙元金所在的学校展现出了可赞的人性化关怀。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学校不仅同意其将母亲带在身边照顾,还为其母亲提供了合适的岗位和诸多的关怀。这不仅是对个人困境的理解与支持,也是教育机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学校的行为,无疑为“爱的教育”增添了新的注解——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有温度、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然而,孙元金温暖的故事背后,也映射出“痛的警醒”。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压力日益凸显。许多独生子女在职场与家庭之间奔波,力不从心,而社会养老体系尚不足以全面覆盖所有需求,导致“养老难”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痛点。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的独居老人意外去世多日无人知晓的案例,就是这一问题导致的残酷结局。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更多的“孙元金式”的价值取向,但更迫切的是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对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此外,国内外也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例如,日本通过推广社区养老模式,建立“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鼓励邻里互助,增强社区的养老功能。而在丹麦,其先进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监测老人健康状况,并结合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与质量问题。而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时间银行”模式,鼓励年轻人通过志愿服务累积“时间币”,未来可兑换自己或家人所需的养老服务,既促进了代际互助,又缓解了养老资源紧张的问题。

孙元金的故事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于亲情的珍视与养老难题的双重现实。它提醒我们,爱的教育确暖人心,但构建一个更加健全、人性化的养老体系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之道。通过政府、社会与每一个家庭的共同努力,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让每一份爱都不再暗含疼痛,这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责任。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0/97/139748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