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 (河西学院)
8月9日,“青岛地铁公安”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向公众声明了“小伙在地铁遭老人殴打”的事件全貌。事情起因并非此前在网络平台上盛传的“老人暴打拒让座青年”,而是涉事青年有错在先,他在此前多次对周边的乘客进行言语滋扰和辱骂。(8月9日 《金华晚报》)
首先需要申明的一点是,即便当事青年的确有错在先,对他人进行了言语上的攻击,动手打人都是欠考虑的,这种方式不值得提倡。涉事青年无礼归无礼,老人也不能一怒之下就失去理智将人打成轻伤。遇事就大打出手,非但不利于公共秩序的维护,也会惹来争议和麻烦。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遇到冲突争执,第一时间向管理人员寻求调解、帮助才是上上之策。
但除了当事人应该为自己的冲动受到应有的处罚,一些自媒体平台也应该做出反思,自己是不是成了不实信息的“推动者”?如果信息平台每逢事件发生,不待事情查明就急切地乱下定论,那么读者面临的信息环境必定是不真实的。也有一些心怀成见的人,对于此类事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至于等到官方发布情况通报,出来澄清之后,之前评论“坏人变老了”的众人,才发觉自己已经被飞回来的回旋镖击中了脑袋。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迈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因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得到了提升。可与此同时,许多的媒体平台似乎难以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陷入了“要流量”还是“要质量”的怪圈中。要细心查证,却唯恐失去发布时机;想拼抢时效,却也承担着亵渎事实真相的风险。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思维模式,造就了部分媒体仅仅贪图“热点”的发布策略。有的媒体为了流量,炒作事件热度,制造讨论话题,不惜采取短平快的内容生产方式。报道公共交通中的男女争执,则必须要渲染一波“偷拍被抓包”;看见老人指责年轻人,便下意识觉得纠纷必然涉及“强制让座”。以此来将小问题上升到公共道德层面,殊不知此举既悖逆了事实真相,也消耗了公众精力,浪费着舆论资源。
事件的关注热点和舆论的讨论方向本不是,也不应该在“让座争执”上,反思和抵制公共场合的不理智行为才是媒体和博主们应该做的。青年无端谩骂他人的行为不当,老人出手攻击也不妥,这本是公共场所的一出闹剧,又岂是“坏人变老了”?不仔细调查事件真相,而是有意将话题引导至某个方向,这不是“坏人变老了”,而是一些自媒体“变坏了”。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