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感随笔 | 善良与祛魅

来源:红网 作者:黄西蒙 编辑:张瑜 2024-01-18 17:04:44
时刻新闻
—分享—

□黄西蒙

祛魅,并非只是一个哲学概念,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世界祛魅”之说,看似是形而上的东西,其实距离每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随着个人的成长,发自内心对很多概念、术语、事物祛魅,也是一个近乎必然的趋势。我自己身处这个状态中,也感受十分真切。

在祛魅之前,往往是被外界赋予魅力,或者自己臆想出来某些事物的魅力。越是善良和单纯的人,越容易被魅惑。而且,在沉迷魅惑中的时候,自己是完全意识不到的,甚至会把谬误当成真理,将愚昧当成智慧。

生活条件越优渥、成长环境越单纯的年轻人,在进入高中和大学后,越容易陷入理想主义的偏执与狂热中,校园恋爱也好,人生发展规划也罢,都容易被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东西吸引。比如恋爱,有人偏爱美色,却忽视了最基本的人品性格,也有人正好相反,匍匐在“内在美最重要”之类的观念之下,一味追求所谓的“内在美”和“智性恋”,却遇人不淑,最终被内在和外表都不美的人欺骗、伤害。如果能对一些看似明媚闪亮的东西及早祛魅,就不会有飞蛾扑火的悲剧,人生之路也能顺畅一些。

人在年轻的时候,或出于善良的本性,或出于单纯的性格,容易陷入非理性的迷狂之中。对某些理念与光环的崇拜也好,对一些名人明星的追捧也罢,都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然后,会经过某些事情,导致心中的偶像坍塌,造成内心的珍馐朽烂。在破除执念的路上,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这是一个自我折磨的过程。但如果能幸运地熬过这个阶段,就能获得新生——在朽烂的地表之上生出新枝,重新绽放芬芳。只是这一次重生,就是带着怀疑的,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信誓旦旦,看似坚定不移,其实敏感、易碎。

在过去的时光里,我至少经历过一两次这样的过程。或许,没有人会真的理解他人,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在无法得到他者尊重与共情之前,往往只是某些谈资罢了。这些过程,只能由自己去体验,去接受。体验那些未曾体验过的跌宕与苦涩,接受那些自己暂时无力改变的无奈现实。或许,也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算是真正的成熟吧。

当回首望去,来时的路,是铺满荆棘的小径,是崎岖蜿蜒的山路。虽然艰辛,却也真正破除了执念,消弭了狂热——终究还是远离那个充满魅惑的世界了。在前行路上,恐怕还要继续祛魅,直到它不再值得自己去思考和书写的时刻。

来源:红网

作者:黄西蒙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5/52/134570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