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轻打工者沉迷“微短剧”,该如何“解套”?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张瑜 2024-01-26 19:00:25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梁宇飞 (河西学院)

近年来,平均一集3分钟,爽点非常密集的“微短剧”成为许多年轻打工者的“电子榨菜”,他们有的“上头”,有的“吐槽”,还有人为此开通平台付费在其中体验虚拟人生。很多迷上剧情紧凑“微短剧”的务工者反映自己陷入了付费“连环套”和上瘾焦虑。(1月26日 《工人日报》)

借助短视频崛起这股东风,互联网微短剧受到了越来越多自媒体用户的关注和喜爱,由于其剧情推进迅速,故事节奏简单且易于“上头”的特点,使得微短剧得以迅速传播。

“打工人”选择微短剧,除了看中它花费时间较少,观看方便,可以获取“爽感”以外,也通过一些体裁对口的微短剧来排解生活压力,得到一些情绪价值。客观来讲,微短剧的存在确实满足了年轻打工者日常生活的休闲娱乐需求,为他们缓解了一些压力与工作之余的疲劳。但微短剧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碎片化”娱乐,长此以往有可能使观看者陷入沉迷而难以自拔,从而占用或消耗他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一些微短剧需要花钱来解锁后续剧情章节,一路“追下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剧他们的经济负担。

规范微短剧,为年轻打工者“解套”,一则要加强对微短剧的创作发布审核,为短剧这一“电子榨菜”提提鲜;二则要强化他们的内在自觉,去营造一种追求优质文化需求的社会氛围。

内容行业的兴起使得微短剧作品呈井喷之势,各种题材的微短剧在近几年纷纷涌现,其中固有佳作。但受限于制作团队的实力强弱,资方成本投入的多少,使得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微短剧良莠不齐。更有人戏称“找剧半小时,追剧五分钟”。为年轻打工人提供内容充实,导向正确的微短剧,既要加强平台审核,严把质量关,减少那些剧情狗血,靠俗套情节引人眼球的“文化次品”;也要鼓励创作者精心打磨剧情稿本,合理创新想象,推出优质作品。

同时,也要对青年打工者加以合理引导,去促使他们用更多时间提升自我,充实精神生活。有人说:“要是有钱有闲,我就会去读书了。”但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最需要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生活的苟且不代表我们就失去了追逐诗和远方的权利。正如最近由董宇辉带火《人民文学》杂志掀起的文学热与大众对未来和理想的憧憬。对于打工者来说,相较于在生活的裹挟下“不得不靠短剧来寻找简单快乐”,鼓励他们与更加健康的放松方式拥抱;和优质的文化产品重逢更为重要。

微短剧确实是一剂放松良药,但“是药三分毒”。这种“碎片化娱乐”能够作为打工人忙碌生活的暂时调剂品,但它决不是闲暇时光的全部。要想让年轻打工者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既要把“电子榨菜”做的健康可口,更要注意别让“电子榨菜”取代了“主食”。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5/60/134830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