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情响亮的宣传口号,让每个走进这家公司的人都觉得这是一家有潜力的科技公司。但谁也没想到,在科技公司的伪装之下,竟隐藏着一个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2023年12月以来,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警方循线追踪,打掉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1个,捣毁诈骗窝点3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9名。(1月28日《法治日报》)
警方发布的信息显示,这是一个专门从事“限流”骗局的诈骗团伙,他们专门找短视频博主下手。这里就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小李是一名短视频美食博主,依靠高质量的视频创作吸引了不少粉丝。2023年10月,一名自称某短视频官方客服的人添加了小李的社交账号,“客服”告诉她,短视频平台检测其发布的视频定位不准,自动将小李的主页标签由“美食”改成“限流”。如果想取消“限流”就需要“花钱消灾”,结果小李缴纳了费用之后,就再也联系不到对方。
眼下,互联网创业、短视频创业十分火爆,各家短视频平台都是“人从众”。互联网创业、短视频创业,自然也就不能少了“流量的支持”,可以说失去了“流量的支持”再好的内容也失去了基本存在的意义。因此,对于有创业想法的人而言,他们当然十分害怕自己的账号“被限流”。这些骗子公司就是抓住了短视频博主的这种心理,才一步步得逞。在花点钱,就可以不再“被限流”的诱惑之下,不少短视频博主成为了骗子“案板上的肥肉”。
“限流”骗局很“下流”。其背后,是诈骗分子冒充平台客服,以非法篡改短视频博主主页标签为手段,紧抓短视频博主对“限流”的畏惧心理,同时许诺“推广”“涨粉”等福利,引诱博主购买虚假套餐,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从手法上来看,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不过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手段”而已。这种“限流”骗局何以能成功呢?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流量惹的祸。
创办短视频账号,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账号的“流量”是“水流湍急”的,都希望是“粉丝如云”的。但是,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流量是不是大,粉丝是不是多,还是需要做到“内容为王”,内容好了自然就会流量大,内容不好咋可能有流量?你的内容没有人看,是因为内容不好,而不是被谁“限流”了。从目前各家短视频平台的运行规则以及流量分配规则来看,在没有好内容支撑的基础上,无论是“买粉丝”还是“买流量”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不仅不会“流量多了”反而会成为劣质账号。
当然,值得追问的是,为何骗子录制的“骗人短视频”能够吸引短视频博主,他们的发送私信行为到底是如何避开平台的监管措施的?为何这些骗子可以在直播间骗人?“下流”的“限流”骗局,哪来的流量?说到底,平台还是不能推卸责任,需要加大对相关骗局的筛查和监管力度。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