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荣 (长沙理工大学)
2024龙年春节假期已接近尾声,不少人除了选择回乡探亲,外出旅游也是一个度过假期的好方法。游客数量激增,多地文旅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文旅市场的火热释放的不仅仅是消费潜力,更彰显了各地文旅产业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与好转,春节旅游进一步释放了人们的消费潜能。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重点文旅景点的游客数量已达1.23亿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22.8%。根据商务部大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商圈客流量大幅度攀升,除夕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根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年三十至大年初八的旅游消费(包含酒店、景区、餐饮等)的提前预定量是去年同期的7倍。此外,全国多地积极举办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已经累计发放超六亿惠民消费补贴。
超长8+1的春节假期给了人们充足的旅行时间,这其中文化游更是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香饽饽”。“杭州灵隐寺一眼望去,看不到检票口”“大年初三、西湖断桥、人山人海”“景区‘小桥’成‘人桥’”“博物馆春节假期门票全都约满了”……社交平台上充满了人们对于各地文化景点的热烈讨论。同时多地不断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打造丰富的文旅大餐,西安举办第37届西安城墙灯会,以“灯火暖长安,龙启中国年”为主题,带领游客登上西安古城墙,体验赏花灯、逛年货等春节文化活动;怀化洪江古商城举行龙狮巡游活动,龙狮队伍与游客热情互动,游客纷纷摸龙头、扯龙须,祈求新年好运“龙龙”;广州西湖花市上,科技赋能春节文化,游客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花市主牌楼便可召唤出一条“飞龙”,体验“龙飞九霄”的场景。
春节各地文旅市场的爆火出圈,彰显了各地对自身文化禀赋的重视和发展。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丰富市民活动、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地在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当地特色的文化IP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西安凭借大唐文化打造“大唐不夜城”,一举登上央视春晚;成都深入挖掘三星堆等考古遗址,将古蜀文化搬上了大运会的赛场;井冈山、韶山等地背靠红色圣地、伟人故里,不断探索红色旅游新路径。这些文化产业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依靠的是深入挖掘,久久为功。
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为,更需要“智为”。除了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各地还应不断创新文化旅游活动,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文化创新等方式,为游客带来新的文化旅游体验。不仅如此,各地应当优化文化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发展,为各地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此外,紧扣春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打造节日庆典活动,做好节日活动宣传,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玩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各地发展文旅产业、庆祝文化节日释放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消费潜能,更唤醒了人们朴素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于涛荣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