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椒”响曲⑭ | 新春入杭城,品时光画卷里的宋韵之美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思琪 编辑:钟星月 2024-02-19 17:09:21
时刻新闻
—分享—

ac4bdb20-75c4-4b70-a855-c0bb2e5c489d.jpg

【编者按】在新春里,在大地上。以青年视角,观察今日中国,红网“青椒计划”特别推出 2024“新春‘椒’响曲”龙年专辑。你了解浙江杭州的宋韵文化吗?今天,让我们跟随西京学院杨思琪同学的脚步,奔赴一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新春美学盛宴。

□杨思琪(西京学院)

时光的指针阒然走动,转眼,我们就迎来了新一年的甲辰龙年。在过去的2023年,杭州频繁进入人们的视线,作为一座大家眼里的网红城市,杭州似乎总与电商、直播挂钩,被大家打上了现代快节奏都市的标签。

实则,杭州的生活里不仅有新兴产业经济,更有着历史悠久的底蕴文化。它包容开放,既有互联网产业发达之下的现代城市风貌,又有着时光仿佛可以凝固的静谧之感。走在杭州的街巷之中,喧嚣与清冷、新潮与古韵的神奇融合,让人可以站在如今的杭州城上,一睹八百年前南宋临安城的风采。

“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陆游曾在《吕居仁集序》中这样称赞道。数百年后的现在,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中外学者也纷纷对南宋文化作出同样高度的评价:“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东方的文艺复兴”“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

吴山下,中河畔,一抹红墙,牵起几何宋韵。恰逢龙年新春,作为南宋皇宫遗址所在地,杭州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举办了“德寿望龙——甲辰龙年新春美学艺术展”,以宋韵文化为主题,再现百年之前临安宫廷新春节庆与民同乐之盛景。早闻德寿宫的盛名,这次我早早地抢下了预约门票,准备奔赴一场家门口的博物美学盛宴。

图片1.png

甲辰龙年新春美学艺术展活动的指示牌。

走上石阶,才踏进德寿宫仿宋建筑庭院的大门,正殿重华殿前的一对以灯笼、彩带、幡、祈福牌等传统氛围元素装饰的彩楼,便映入我们的眼帘,在这个充满新春节日氛围的古朴装置上,我们的视线长长不能挪开。

据了解,从宋代宫廷举办庆典,到临安城民间酒楼招揽生意,搭建大型山棚彩楼是宋人独特的生活雅致,《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献古籍,《清明上河图》《闸口盘车图》等经典宋代绘画中都可见其身影。“起山棚,张乐陈灯”,站在这年新春的山棚彩楼前,那个文明而富庶的朝代缓缓向我们走来,我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宋代,眼前依稀还见身着褙子、头簪花的宋人忙碌装饰彩楼欢门的喜乐场景。

图片2.png

重华殿前的一对仿宋“山棚彩楼”艺术装置。

跨过入庭右手边的一间小屋的门槛,我瞬间惊艳于里面喜气洋洋、充满新春氛围而又不失中式美学诗意的布置。只见一些文创品摆放旁,红、黑、金三色交织一片,饱满有力的笔触书写着豪放派宋词的慷慨和磅礴,墨线和色彩交织起舞,如梦似幻,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新春宋韵氛围。

图片3.png

极致新春宋韵的一隅。

走进博物馆文物展厅,隔着一道道玻璃,风雅宋韵带着一股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我顺着人群慢慢挪动,且走且观赏,偶尔还驻足停留,倚窗静立,遥听文物片片无声的呢喃絮语,尝试辨认上面精细而繁琐的纹样。与此同时,此次艺术展中散落在博物馆各处展厅、与“龙”相关的宋代展品,也逐渐向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其闲适淡雅、素静飘逸的美。鎏金龙头雕刻装饰的“仿宋御座”,龙鳞清晰可见的“南宋建筑构件”,龙头碑上双龙盘踞的“宋高宗御书拓片”,德寿宫遗址出土的“南宋陶螭龙纹砖雕”,趣味横生的“宋陶龙舟印模”……这些龙纹样式的宋代展品以不朽的灵魂和生命,穿越时空的长河,在这年的甲辰龙年新春与我们相遇、对望,向我们无声重现数百年前市坊合一、百工竞巧的南宋盛世,这是城市历史的积淀,也是我们文脉传承所幸。

7121651e112f07d969692ec58b0b545.png

文物展厅“观众留言本”上的留言。

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能从岁月更迭、天灾人祸中得以幸存下来,而“历史的幸存者”也非都能以完好本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展厅中展示的宋高宗赵构《御书碑文拓片》就仅是残碑拓片,碑额下残存一斜角,让人不禁扼腕想象其原碑风貌。

图片5.png

南宋 高宗赵构《御书碑文拓片》。

看着这枚令人惋惜却仍让人惊叹的残碑拓片,我不禁想起《宋朝的那些事儿》中的一段话:“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如南宋一般……在你为它的半壁残垣惆怅哀叹的时候,也不禁臣服于它臻于极致的妩媚与嫣然。”这枚残碑拓片不正映射了南宋皇朝的沉雄悲壮吗?然而,虽是“终究,壮怀激烈的岳飞未能踏破贺兰山缺,终究,文天祥的一片丹心只能残留史册”,但是曾经盛极一方的宋韵文化并没就此黯晦消沉。八百年后,如今的杭州城,烟波飘渺的西湖上仍旧传来少年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声壮语,在车水马龙的街巷旁,昔日风雅宋韵早已融入城市肌理。

图片6.png

博物馆内南宋历史文化陈列展区,宋代诗词灯光变幻投影装置。

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现代龙年新春氛围和宋韵的极致碰撞,可不仅仅体现在场地装置和展区中的陈设品上。以馆藏的文物和德寿宫大殿正脊上的瑞兽为灵感来源,结合宋人爱簪花的习惯,博物馆设计了原创手绘国风形象“簪花如意龙”,又以此开发了“有龙则灵”系列文创,寓意“龙”运当头、万事兴“龙”。而在文物展厅的几处角落,博物馆还放置了印有不同“龙样”宋代展品的印章,吸引了许多大小朋友前来集印打卡,随着印章的声声敲落声,文化在他们的白纸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落地转化。

图片7.png

一对母女正在盖章打卡。

文脉的赓续正成为时代的热点,历史的如椽之笔在红墙间绘写着一道道岁月的涟漪。红墙内,是沉睡已久的南宋临安,红墙外,是风雅宋韵为其注入文化底蕴的现代杭州。七百多年前,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德寿宫为皇帝庆寿,写下“花外班行雾外天,何缘子细望龙颜”,而七百多年后的甲辰龙年新春,尘封的历史大门重新开启,我们再一次伫立在这片土地上,又一次共同庆贺新春的到来。新的一年,期望生活在这片风雅与市井并存的两代建都地之上,既有着山地平原人民的务实精神、又继承宋韵情趣的人们,可以更好地遇见、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活出自己的生活美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思琪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57/135335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