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 (河西学院)
2月2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广西桂林相公山景区看到,两名游客在悬崖附近的一处向外突出的石台上互相打卡拍照。记者搜索发现,网上流传着不少“仙人台攻略”,一步一步指导如何前往仙人台。但攻略视频中都出现了红色的提示牌,上面写着前方危险,注意安全,请勿靠近,否则后果自负。(2月21日《潇湘晨报》)
提到“野生景点”,我们下意识都会想到其存在一些潜在危险,难以保障游客游览的安全性。在他们遇到危险需要救援时,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但为何仍有游客罔顾安全标语的提示警告,执意翻越围栏,“另辟蹊径”?原因除了游客安全意识缺失、互联网信息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外,也有他们对于传统景区和旅游形式的乏味感。
解决办法有两点,一则应帮助网红和游客提高安全意识,使他们知止有度,遵守规则,不越红线。二则需要景区大胆创新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野生景点”的出圈或受人关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自媒体平台上的一些博主网红的推荐、“种草”,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网民对于网红种草奉为圭臬,自然会对他们做出攻略的“野生景点”趋之若鹜。但多数网红在专业知识和安全判断上较为欠缺,自然也就不能帮助游客规避一些风险。甚至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正规景点要钱,网红景点要命”。近年来,诸如涨潮时十分危险的吴淞口灯塔,位于泄洪道上却被人为创造成景点,最后酿成悲剧的龙漕沟等处,且不说它们的景色如何,单就安全一项已经不能保障。大众选择外出游玩,本意是要放松心情,拥抱危险,大可不必。
对此,需要网络博主守住底线,不为了一时的流量而开发一些存在风险的“野生景点”。也要求游客能够重视自身安全,培养规则意识,减少追求刺激的冒险行为,不能将与风险共舞视作个人勇敢。同时,更应提高游客的知识储备,使他们敬畏自然。
重要的是,“野生景点”受到一些游客青睐,虽然有他们安全意识薄弱或追求新鲜刺激的动机在,但也提示了正规景区可以顺应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可以通过路线规划,内容设计,行程优化,玩法开发对既有资源进行充分调用。游客见惯了传统景点的千篇一律与同质化,自然希望旅游体验进一步优化,只有景区能够推出适合游客的旅游服务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才能够吸引住游客,自然也会减少“野生景点”的热度,从而将绝大部分游客的旅游置于安全的轨道之内。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