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春里,在大地上。以青年视角,观察今日中国,红网“青椒计划”特别推出 2024“新春‘椒’响曲”龙年专辑。你了解山东省胶东地区的花饽饽文化吗?今天,让我们跟随山西大学宫晓雨同学的脚步,从麦香氤氲的花饽饽中,寻觅舌尖上的年味儿。
□宫晓雨(山西大学)
当夜空不再火树银花,当包饺子成为老生常谈,当传统习俗日渐式微,“年味越来越淡了”成为一个普遍被认可的问题。但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日子却越发热闹,人们用巧手蒸出新年味,蒸出红红火火的日子。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童谣中记载着亘古不变的年俗,但在山东省胶东地区,进了腊月二十便要着手蒸花饽饽。蒸汽氤氲中,你可瞧见脸大的馒头、红火的枣饽饽、憨态可掬的刺猬与圣虫,白白胖胖又造型多样的花饽饽,直叫人垂涎三尺。
新鲜出炉的花饽饽。
在浓浓麦香中寻觅一方年味。北方以小麦为生,馒头更成了主食,蒸出来的馒头本身就带着蒸蒸日上的寓意。明清时期,巧手妇女们调制出五颜六色的面团,再捏出各类吉祥造型,普通的馒头顿时焕发光彩,祭宗祭祖也更赏心悦目,于是过年蒸花饽饽的习俗由此传承百年。
花饽饽不仅“花”在造型上,制作过程中更要花一番巧思。和面、切割、揉面、制作、蒸制,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把控,肩、臂、腕协调才能将面揉得适宜,随后捏成刺猬、元宝等形状,用印泥点彩,醒发半小时才能上锅蒸,蒸的时间与火候也要细心掌握,如此一番工程,花饽饽正式新鲜出炉。
奶奶正在制作花饽饽。
在我家,蒸一锅花饽饽往往是一项大工程。爷爷奶奶将一年的收成细细研磨成粉,备好了面粉,每个人都要拿出看家本事。爸爸和叔叔出门采购饱满的红枣等材料,奶奶指导妈妈和婶婶揉面,捏形,爷爷负责生火,照看一锅的火候。我们几个小孩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搞破坏,有时剩几块面团便交给我们,千奇百怪什么造型都有。
这样一番浩大的工程下来却无几分疲惫,唯有暖暖温情及对新年的期许蔓上心头。
栩栩如生、憨态可掬,花饽饽里藏着胶东人民对祖先最真诚的祭奠及对来年的美好期许。
大年初一,祀神祭祖,人们在院中摆放案台,将枣饽饽叠放供奉灶神,祈求灶火旺盛;元宝祈求财源滚滚;圣虫取“剩”意,祈求年年有余;刺猬祈求招财进宝。人们将美好的祝愿揉进面里,用巧手塑形,用劳动换取丰收硕果。
揉、捏、滚、掐,蒸出来的不仅是对新春的期许,更是对生活的无限热情。拥着一腔热忱奋斗新春,想来不用神明庇佑,劳动人民一双质朴的手,便能创造无限可能,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时代风云变幻,花饽饽也跟着大步迈向潮流。
万丈高楼平地起。乡村少了,乡土情不变。超市、大集上到处可见花饽饽的身影。2009年,胶东花饽饽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项“接地气”的面食艺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商场中的各类花饽饽。
从前在案前追着要面团玩的娃娃们,如今已出落成大姑娘,奶奶也执着于让我们学会这门手艺,每次做花饽饽都要把我们叫过来,一点一点地教。挑面填枣、揉面定型,如今我们也算半个行家。网络平台上各类花饽饽的教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不时便要拿着手机教奶奶更新换代。更多年轻血液走近花饽饽,不止为追忆一方年味,更为传递一脉情丝。
与我们大部分胶东孩子一样,90后小伙林鹏在孩提之时,对面食制作感兴趣只是出于好奇,但是长大后,他更感受到了花饽饽背后这份沉甸甸的情感寄托。他跟随父母练习,日日沉淀、夜夜打磨,前往专业烘焙学校学习技术,结合中西方面点长处,匠心独具,制作出西式卡通花饽饽等一系列创新花样,备受好评。
林鹏正在制作花饽饽。(图片来源:新华网)
花开富贵、龙凤呈祥,如今的花饽饽工艺更复杂,花样更丰富。不仅是过年,七夕、结婚、周岁,寿宴各种节日都有花饽饽的身影。花饽饽已然成为胶东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林鹏的作品。(图片来源:新华网)
花饽饽延续百年,底蕴深厚。与其说是对民俗的继承,不如说是胶东人民血脉的觉醒。
百余年来,人们吮吸着花饽饽的养分而生,如今花饽饽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人们奔小康的香饽饽。
寒假之前,一条花饽饽的视频火遍了我的朋友圈,异乡学子无一不惦念这一口的香甜,思乡之情更承载于这条短视频上,缠绕在心肠。打开一系列社交软件,有关花饽饽的直播、视频数不胜数,每每刷到,除了惊喜之外我更多的是自豪。 如今,不少村民依靠农村集体经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立了合作社,建立工厂生产花饽饽。返乡大学生、电商从业者抓住机遇,不遗余力地宣扬家乡风味,让花饽饽走向全国。
高铁站中旅客携带花饽饽特产返乡。
一锅花饽饽,一腔奋斗情。麦香中氤氲着难舍的乡情,缠绕,摇曳,勾勒在饽饽最鲜艳之处。
日新月异的当下,非遗的传承成为重要话题。富足的物质虽然可以买来各样的花饽饽,全家齐上阵制作花饽饽的热情与温情却难寻。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不忘初心,与家人协作蒸一锅花饽饽,也提醒我们莫忘来时路。谁说年味淡了?年味不仅藏在红红火火的日子里,更藏在重视传统、创新发扬传统的追寻中。
来源:红网
作者:宫晓雨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