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对“囤旅游”,还需理性消费

来源:红网 作者:徐逸鹏 编辑:张瑜 2024-03-14 17:30:40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徐逸鹏 (平顶山学院)

日前,记者采访发现,价格优惠、有效期长、出行前随时可退等优势,让不少人爱上了“囤旅游”。但与此同时,临时加价、出行限制、不确定性因素等,也容易影响“囤旅游”消费者的出行体验。(3月14日《工人日报》)

距离假期还早,买一张回家的机票备着;现在订酒店价格好便宜,先抢了再说……近几年来,“囤旅游”正在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所谓“囤旅游”,是指消费者在不确定具体出行日期的情况下,提前以较低价格购买旅游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机票、酒店、景点门票等,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计划使用。

从其本质上看,其属于预付消费市场的一种新形态。“囤旅游”除了具备传统预付消费中先付款、后消费的特点外,还引入了一些新元素。比如全额退款保障、价格低廉、弹性使用等。这使得“囤旅游”兼具更强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在如此鲜明的特点加持下,“囤旅游”为何能持续爆火也就不难理解了。在生活中,很多人忙于日常工作或照顾家庭,不能准确规划出具体假期旅游行程。而通过线上囤券,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计划,选择合适的出游时机,不必担心临时规划带来的高昂费用或无法找到合适的旅游资源。即使行程发生变化,也可以随时退款。可以说,“囤旅游”成功契合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带来了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但要看到,“囤旅游”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现实中,不少消费者经历过这种情况:在互联网广告的轰炸下,或是在亲友的宣传下,面对十分优惠的产品套餐,许多人未及深思熟虑就贸然下单,陷入冲动消费的漩涡。实际上,购买的产品并不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白白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负担。

此外,“囤旅游”在为消费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旅游图景时,也隐藏着一些乱象。从媒体调查来看,有的代金券只能当天使用;有的旅行卡上不同省份的景点有固定的游览时间等等。

因此,消费者在低价囤购旅游产品时,一方面还需在充分考虑自身背景的情况下选取合适的产品,避免冲动消费。对此,在购买前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需要这次旅行吗?我的预算是否允许我进行此次消费?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更好帮助自己跳出冲动消费的陷阱。另一方面,也需擦亮眼睛,不应被表面的诱人优惠所迷惑,还应花时间仔细阅读产品的使用条款或关键信息。

说到底,消费者应审慎权衡“囤旅游”的利与弊。唯有这样,才能让每一次旅行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不是一次冲动的教训。

来源:红网

作者:徐逸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7/58/136312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