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臂男乘地铁被要求出示残疾证,传递民生温度不能“死脑筋”

来源:红网 作者:黄芷薇 编辑:张瑜 2024-03-22 16:10:58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黄芷薇 (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湖北武汉一残疾男子乘坐地铁时被要求出示残疾证才能使用无障碍通道,引发网友热议。多数网友质疑规定“形式主义”、缺乏合理性和人性化,认为应灵活执行。地铁方面随后回应,称现有的规定是必须出示相关证件核验后才能享无障碍通行,会反馈到相应执管部门进一步考虑可行性。

现实生活中一些规定和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考虑。某些情况要求“持证通过”是因为无法一眼判断其是否真的属于这个人群,例如青年人不出示学生证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为学生群体;外观正常的人不出示证件无法判断是否真的是听障。当“特殊情况”还是“冒充”难以准确判断的时候,出示相关证件就十分有必要,在这类情况下,要求出示证件以确保身份和资格的合理性是必要的,这有助于维护公平和秩序。

可是见到明显白发苍苍身体佝偻拄着拐杖的老人、肉眼可见的肢体残缺者、只有成人一半身高的小孩,还非要他们出示老年证、残疾证、学生证等,既没有必要性,也缺少社会关怀。“有些残疾人本来带着证件就不太方便,还得随时拿出来给别人看,这感觉真的很不体贴”,除了不够人性化,还有可能对残疾人士造成心理伤害,毕竟残疾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向他人证明的事情。

因此在一些场合,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享受优惠待遇等,应该允许需要被关怀的群体凭借外观特征直接获得相应的服务或优惠,这一定程度上也简化了制度程序。对于肢体残缺者,他们的残疾状况是显而易见的,无需额外证件来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出示残疾证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可能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困扰和不便。

有些规定和制度可能是出于统一管理和避免纠纷的考虑而设立的,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制度不能“死脑筋”,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判断力,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处理。传递“民生温度”,兜牢“幸福底线”,帮扶困难群众,应当保证各项举措形成一套好的机制、经验和做法,对于那些显而易见的特殊情况,应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并给予相应的照顾和帮助。

来源:红网

作者:黄芷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7/66/136629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