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辩证“祛魅”,莫欺本心

来源:红网 作者:姬玉雪 编辑:颜新武 2024-04-14 16:30:09
时刻新闻
—分享—

5854c583e13447c093971312f27a4306.png

□姬玉雪(山西大学)

近两年,“祛魅”一词可谓是互联网词汇中当之无愧的“流量小生”,诸多主流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祛魅”的表达,许多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祛魅经历”,甚至有一众博主从各个维度“教你如何祛魅”,那么究竟何为“祛魅”?

“祛魅”一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提出的历史、宗教、哲学领域的概念。简单来说,即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是理性战胜非理性的过程,对“世界的祛魅”是世界从神圣化走向世俗化,从神秘主义走向理性主义的过程。而当下人们口中的“祛魅”,是指逐渐打破对表面光鲜或遥远神秘的事物所固有的滤镜并对其重新审视的过程。

“祛魅”风行,而我想谈的是,我们应辩证“祛魅”,在“祛魅”的同时,留存内心的信念与本真,不要让“祛魅”走向对人生意义的消解。只有这样,在对世界有更清晰认识的同时,才不至于陷入幽深的迷茫与无意义感。

“祛魅”得到广泛的使用和传播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90后”“00后”们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以及心境的日益成熟,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活跃于互联网上的他们倾向于将自我经历和对世界的见解剖白、分享、彼此交流,一层层滤镜在这一过程中被打破。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能听到更多的声音、看到更多种可能性,这使我们更容易翻越生活的“围墙”,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懂得“祛魅”无疑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我们不再盲目崇拜与追捧,开始思考光环之下的本质,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理解。在“祛魅”的路上,我们认清外界和他者,也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知。有网友在学习道路上经历了“高光”与低谷,对高学历“祛魅”,认识到个人努力与环境同样重要;也有网友对亲密关系“祛魅”,“发现爱情不止是浪漫更是成长”……对高大华丽的事物的“祛魅”,使我们不断克服焦虑,抛却自卑,逐渐让自己的“内核”变得稳固而强大。

“祛魅”固然可贵,但若不能辩证“祛魅”,一味地消解意义,则难免走向人生的虚无。

“祛魅”要得法,首先不能主观臆断、人云亦云。当“祛魅”成为互联网上的“时尚单品”,“对读书祛魅”“对友情祛魅”“对男人祛魅”不绝于耳……一众对“祛魅”不求甚解的博主将其曲解为“消解某一事物对自己的魅力”,实际偏离了“祛魅”的初衷。“祛魅”并非简单的祛除和消解,更重要的是打破滤镜后的重新审视,没有这一次次的认知重建,就无法筑起我们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的阶梯。其次,随着我们对世界的“祛魅”,我们对事物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令人沮丧,但“祛魅”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泡沫破碎之后,我们真正开始自由地思考、定义自我的世界与价值,并为之努力。“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可以是慰藉忐忑的俚语,但不能是糊弄、“摆烂”的论据。同时,信念与本真值得我们为其留一隅想象的空间,存一份敬畏之心,不让“祛魅”走向冷眼与麻木。

辩证“祛魅”,积极重建,不失本心。“祛魅”的真谛,正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姬玉雪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58/137294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