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名医”“神药”皆生意,网络问诊乱象何时休

来源:红网 作者:蔡可歆 编辑:张瑜 2024-04-01 21:00:41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蔡可歆(西南政法大学)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罕见病患者网络问诊的诊所虽名称不同,但运营模式类似,且均宣称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在记者应聘进入这些诊所幕后的运营公司当客服后,却发现诸多乱象:编造治疗案例;夸大治疗效果;无医疗资质的客服为患者提供医疗相关咨询;不具备互联网诊疗资质的诊所却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对首诊患者和罕见病患者问诊,开具处方并售药等。(4月1日《新京报》)

患者眼中的救命稻草——“名医+神药”,不过是不法分子眼中的“生意经”。打着“救死扶伤”的旗号赚黑心钱,无资质的网络问诊正在扰乱医疗市场,为监管失职亮起“红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咨询健康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一方面,线上咨询省去了医院诊断的一系列步骤,快速又便捷。另一方面,隔着网线保密性强,一些患有涉及隐私等疾病的患者更易放下心防。但这背后却隐藏着相应的风险,毕竟咨询不同于问诊,咨询门槛较低,不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士,也可以根据自身所了解的信息提供相关建议。但是问诊属于诊疗,不仅需要具备医学资质的从业人员,还要进行一系列流程的相关审批。不法分子在两者间的模糊地带从事违法活动,导致网络问诊乱象频发。

现象的背后,恰恰反映了公众追求健康的旺盛需求。作为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而出现的新型医疗方式,网络问诊为缓解偏远地区“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提供了更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架起了疾病干预治疗的“千里眼”。前提是这样的网络问诊是具备相关资质,切切实实为患者提供便利而存在的。分辨真假网络问诊便成为首要问题。事实上,国家卫健委先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为规范网络诊疗,助推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政策依据。但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以及政策法规的空子进行牟利,从微信、电话等第三方平台进行诊疗,从而绕开监管,持续扰乱正规医疗市场秩序,导致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并严重危害其生命健康。

监管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网络问诊正本清源还需患者、平台、监管部门三方共同的努力。患者应首选线下就医,若仍需线上就医,不要盲信所谓的“名医”和“神药”,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进行问诊;平台还需加强“自查”,规范互联网诊疗程序与审查;监管部门则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平台进行关键词监控,维护网络问诊健康发展的环境。不过,归根到底,其折射出的是罕见病治疗难题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问诊的规范与监管,更要从根本上推动医疗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加大对罕见病研究的投入,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使得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公平地惠及更多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网络问诊的健康发展,让科技的发展成为推动医疗进步的有力工具,而非滋生乱象的温床。

来源:红网

作者:蔡可歆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83/136938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