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业熔断机制:教育“减负”不是给家长“增负”

来源:红网 作者:王雨佳 编辑:张瑜 2024-04-05 11:22:33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png

□王雨佳 (青岛大学)

“超过晚上9:30,写不完的作业也不用做了”……日前,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的教育教学新规,在家长群体中引发讨论。按照这份最新举措,学校要求,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课题,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4月1日《潇湘晨报》)

学校表示,推出作业熔断机制是为了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但有不少家长提出异议,认为有的学生自律性差,会以此当作不完成作业的借口,政策一旦推广开来,会加速拉开孩子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也有家长表示,该机制在现实中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反而将教育压力从学校推向了家长身上。

自“双减”政策推出以来,教育“减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不少地方开始实行各种政策以减轻学生负担,但这些政策实施起来似乎并不容易。2023年10月,江苏如皋的一所学校就以“减负”之名,要求周一到周四晚学生一律不允许带书包回家,这一做法被很多人质疑是无用的形式主义,并不能解决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对此,如皋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不允许带书包回家,而是为了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据悉,如皋全市进行“双减”工作以来,每所学校开展了两个课时,即90分钟的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课外作业的时间。“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至于个别学校不允许带书包回家这种形式上的禁止,我们也会通知其予以纠正。”然而,我们必须关注到的是“90分钟的课后服务”时间真的能够让学生完成作业吗?没有完成的作业该怎么办?学生在家中的学习任务难道要家长来安排?

无论是作业熔断机制,还是“不允许背书包回家”等政策,表面看起来是学校为学生的“减负”之举,最后往往变成了形式主义,甚至变成了家长监督孩子的另一项任务。学校没有从根本上减少学生负担,反而以此为理由,将作业的完成质量与时间管理责任推给了家长,似乎学校的潜台词是“我们减负了,学生能不能做到就不管了”,无形之中将“减负”的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

学校应该正视作业熔断机制背后的问题,真正为学生“减负”做实事,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和作业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教育合力,而不是简单地将责任推给家长。

来源:红网

作者:王雨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97/137043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