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胖猫”事件反转,舆论回旋镖别打偏了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奇 编辑:张瑜 2024-05-20 22:08:53
时刻新闻
—分享—

5854c583e13447c093971312f27a4306.png

□陈奇(井冈山大学)

5月19日晚,重庆警方发布通报,详细回应了公众关心的“胖猫”坠江身亡事件细节。警方认定,“胖猫”与谭某存在真实的恋爱关系,谭某并未以恋爱为名骗取“胖猫”财物,不构成欺骗犯罪。(5月19日 红星新闻)

现如今,当“胖猫”事件迎来360度大反转,迫害者与受害者的位置完成对调,舆论的回旋镖,猛地打在先前仗义执言的网友身上。有人指出,网友不再追求事实与真相,而是容易被各种情绪、情感所煽动,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当谭某被贴上“捞女”的标签,曝出其反复勒索“胖猫”钱财时,很多网友便在一怒之下,开始输出自己的情绪,沦为“胖猫”姐姐攻击他人的工具。

舆论反转过后,先前批评谭某的网友们,也从发声者反转为沉默者,甚至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被人扣上乌合之众的“帽子”,嘲笑为无脑跟风的看客。面对这样的谴责,这些为心中正义发声的人,正因为发错声而尴尬局促、羞愧自责。这一切,看上去不过是急于输出情绪,缺乏媒介素养的后果,有必要好好反思一番。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勇于发声的网友真的做错了吗?

倒也未必,舆论的回旋镖可别打偏了。需要明确的是,只要没有涉及过激言论和行为,就不必为自己的发声羞愧。真正应该羞愧的,是挑拨公众情绪的造谣者和传谣者。梳理事件可以看到,事件失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始作俑者“胖猫”姐姐,她通过造谣等手段,蓄意设计网暴,导致信息偏离。二是不良自媒体,为了流量不断挑拨公众情绪,有意听信放大“胖猫”姐姐的一面之词,让谭某始终处于失声地位,导致信息缺失。

等到信息出现在人们的手机屏幕时,已经是残缺偏离的,不知情的网友何错之有?人们上网本就是娱乐放松为主,而不是对复杂事件抽丝剥茧,做网络侦探。最为关键的是,网友对胖猫事件做的是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网友的祭奠和声讨行为,可以视作对错误价值观的谴责,蕴含着对年轻生命逝去的惋惜,以及对爱情中不平等现象的愤懑,这样的价值判断当然是正确的。

目前事件反转,反转的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当然,对事实的判断,网友也应该慎重,但终究不是网友的主要职责。说到底,网友只是判断这件事,在道德价值层面对不对,而不是判断这件事的真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前网友激烈的谴责,也恰恰印证了人们朴素的道德观。虽然被有心之人给欺骗利用了,但网友为正义而发出的呐喊,其出发点是好的。

还值得担忧的一点是,当反转事件频频戏耍公众情感,让正义的呼声沦为无知的呐喊,可能也会引起舆论的“狼来了”效应。当不公正的事件再次曝出时,吃过“新闻反转”亏的网友们,第一时间不是捍卫道德,而是质疑真假,也可能导致“受害者有罪论”大行其道,进而催生冷漠病态的社会。也有人说,让子弹再飞一会,但对于真正需要借助网络舆论力量,来捍卫公平正义的人来说,稍纵即逝的流量,经不起再飞一会。

不可否认,部分网友的肆意宣泄情绪,助推了事件的恶化。作为网民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分辨信源、多加求证,谨慎而理性地发言。但很多时候,面对一些不公正的事件,人们维护内心道德体系的冲动,容不得慢慢“鉴真”。并且人们对公共事件发声的本质,其实是在汇聚某种道德和价值秩序,有其必要性和可取性。关键在于公众的声音是由谁在引导,又引导到何处去。

归根结底,在造谣者欺骗手段越来越高明,传谣者煽情能力越来越突出的当下,我们既要有自己的独立分析,也要有结合官方信息的全面判断。与此同时,舆论的回旋镖更要直击根本,痛打造谣者和传谣者,从源头治理此类乱象。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9/64/139209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