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近日,四川绵阳一幼儿园在六一节前夕,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充满童趣和文化气息的节日盛宴,大摆坝坝宴,请270多个孩子“吃香香”。活动现场,孩子们一边品尝着本土传统美食“九大碗”,一边欣赏精彩的川剧变脸。此外,老师们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如传统游戏、舞蹈表演等,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5月30日 四川观察)
儿童节孩子不表演,而是被请“吃香香”,有图有真相,此情此景,即便谈不上是个创新,起码也是不同寻常,这不仅把节日还给了孩子,让他们尽享到了这场充满童趣和文化气息的盛宴,倍感幸福快乐,也令社会舆论看到了到了幼儿园关爱儿童的真情善意,难以忘怀。
“六一”儿童节怎么过?这是家长、学校和少儿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这些年,除了常规的儿童登台表演节目,各级领导现场慰问等,各地每年也会出现许多既别具一格又感人至深的筹划和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美好的一天,这是应当得到肯定的。
同时也要看到,对一些孩子尤其是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来说,快乐的日子似乎只有儿童节这一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儿童也是个系统工程,除了涉及面广,还在于功夫在“节”外、在平时。
对孩子们来说,“节日化”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一些留守儿童,相比于物质条件,更缺的还是精神上的陪伴。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不少帮扶政策,社会公益组织也开展了很多关于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是“节日性”问候,日常性的帮扶与关爱较少。如若儿童节仅仅停留在文娱活动和爱心奉献的表层上,就难以看到儿童节背后未成年人成长的深层需要。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成长关乎整个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因此,儿童节就不仅仅是一个节,更应该成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有利支点,这需要政府、社会、专业机构等协同合作,行以践之。关爱儿童要摒弃“形式思维”,真正融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兼顾物质资助和心灵关怀。比如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重视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等,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少年儿童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理当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由此出发,儿童节也就不仅仅是关注、关心、关爱的唯一,而是一个醒目的提示。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少年儿童,不要忽视儿童工作,不要放松儿童教育,也不要让留守儿童成了关注的盲区,并付诸积极行动,务求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关爱儿童事业上,没有辜负时代的使命,没有犯将来可能后悔的错误。
来源:红网
作者:张国栋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