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户对“保护性止付”不妨多些理解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张瑜 2024-11-29 21:25:19
时刻新闻
—分享—

□黄齐超

11月28日,海报新闻接线索称,河北邢台一储户因其家属住院,需要在中国工商银行邢台某支行取25000元,但该支行工作人员要打电话核实其家属住院科室等信息,所需钱款未能及时取出。涉事银行回应称,该客户年龄超过50岁,她的银行卡长时间没用,余额不多,突然进了一笔钱,而且这笔钱当天要取。为了防止客户受骗,银行采取了保护性止付,现在问题已经解决。(11月28日 海报新闻

储户的家属住院,需要支取25000元治病。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居然要打电话核实储户的家属在哪个医院、哪个科室住院,实在令人费解:患者的住院信息属于个人隐私,银行无权干涉储户存、取款的自由。涉事银行却打电话核实储户家属的住院信息,这难道不是故意刁难储户吗?

不过,银行的回应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储户的银行卡余额较少,平时又没有资金存入流出,突然多了一笔数万元的进账,而且这笔款项当天进当天出,十分可疑,再加上储户的年龄已经超过了50周岁,银行的系统就对银行卡实施了管控和“保护性止付”,旨在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当然,银行卡被保护性止付,也可能是公安机关采取的紧急措施。

保护性止付的实施者无论是银行还是公安机关,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防止电信诈骗,而不是故意刁难储户。储户急需支取存款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是银行故意阻挠储户,银行卡被“保护性止付”的良善初衷,也应当被体谅。

当储户的银行卡被管控或者“保护性止付”时,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采取一些认证措施,比如询问资金来源、支取用处,乃至问一些诸如住院信息等隐私,以便于银行卡的尽早解控。笔者认为,只要不是银行方面故意的、恶意的刁难,不是滥用“保护性止付”,储户就可以多些理解,并予以配合,提供证据。

全社会都在防范电信诈骗,而银行又是主战场,保护储户的资金安全,是他们的责任所在。可是有时候,银行防范电信诈骗的精准度不高,依据大数据筛选危险银行卡时,可能会“误伤”一些储户。若无辜的储户不幸中枪,只要没有严重影响,储户无需睚眦必报,纠缠不休。

“保护性止付”的确会给储户取款带来麻烦,但是,在电诈依然猖獗的当下,“保护性止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新闻中的河北邢台这位储户而言,虽然没有及时支取出25000元的存款,但银行后来积极协调,帮忙解除管控,最终并没有耽误储户亲属治病。那么,她对银行的态度,可能也已经由当初的“不满不解”,到后来解除误会之后的“理解支持”了。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5/63/145020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