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捡秋”变味:教育和处罚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张瑜 2024-12-14 15:32:49
时刻新闻
—分享—

□维扬书生

12月8日,上海入冬。气温持续走低,带来的并非都是烦恼,色彩斑斓的落叶、形态各异的落果,让喜爱“捡秋的市民游客欣喜,网络平台上,许多手工达人晒出的作品,赢得点赞连连。然而,“捡秋人群中也有少数不文明的人,让“捡秋变了味,成了“剪秋”“摇秋”“摘秋”。(12月14日 上观新闻)

“捡秋,原本指的是每年秋收后,农民去地里搜罗一些剩下的农作物,避免浪费。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捡秋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兴的户外活动,成为人们探索、分享户外体验的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捡秋不仅仅是搜集落叶和果实,更是一种亲近自然、感受季节变化的方式。人们在公园、山林等自然环境中捡拾落叶、果实等自然元素,通过社交平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体验。这种活动不仅能让人们享受秋天的美好,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和疗愈。

“捡秋的重点是捡,而不是动用蛮力摇晃、拖拽、攀折甚至剪断。可是,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公园,网友惊讶地发现,一些游客在“捡秋过程中,不是捡拾自然掉落的树叶、果实,而是用摇晃、拖拽甚至攀折、剪断枝干等方式,获取尚未自然掉落的“秋色”,对植物造成伤害。这种行为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林带、绿地中更为严重。

众所周知,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和城市文明程度,决定着休闲旅游的品质,也影响着公共生活的质量。旅游不仅仅是舒心畅意的游玩,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美好修养的过程。让文明与美景相呼应,才能享受真正的惬意。

从长远来看,杜绝不文明旅游行为必须依赖于文明风尚的培育和公民素质的提升。运动场上有红牌,公园、景区里也要有自己的“红牌”。只有及时将不文明游客“罚下场”,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

教育千遍,不如惩罚一次。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处理不能仅限于口头提醒或批评,必要时还要施加处罚。面对变味的“捡秋,公园管理方不应止步于好言相劝,教育和处罚一个都不能少。

而“剪秋”“摇秋”“摘秋”等不文明行为具有违法违规的风险。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规定,偷盗、践踏、损毁树木花草的,由绿化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绿化或绿化设施补偿标准三至五倍的罚款。如果“剪”的是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规定,剥损树皮、攀折树枝或者刻划、敲钉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树木死亡的,每株罚款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礼本非一时一世而成,积久复习,渐次修整,而后臻于大备。”游客文明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工程,严管重罚、刚柔相济,游客自律加上法规他律,假以时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行走中成为美丽风景。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6/58/145420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