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浙江传媒学院)
“(晚上)10点5分发的信息,10点10分所有人都已读不回,这让我很生气。”近日,西安一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微信群中对员工“爆粗口”,源于员工并未即时回复领导于晚上10点5分发布的通知。
事件发生立刻在网上引起争议,领导解释“由于没有反馈才发火”“‘爆粗口’是口头禅,自己素质不高”,并且表示自己并没有因为此事解雇任何一名员工。在笔者看来,这件事充分暴露了该公司领导在道德品质、企业管理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但这件事也如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交媒体时代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困境。
首先,领导发出通知的时间已是深夜,已经远离工作时间且属于员工私人时间的范畴,因此,员工不回复工作上的消息有充分且合理的理由。我国宪法、劳动法均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下班期间,劳动者理应得到充分休息,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权,不在休息时间发布工作指令、工作要求。
其次,领导所发内容为“全面停止调休”的相关通知,也不属于紧急通知等特殊情况。然而,领导接下来的做法则是对劳动者权益与人格尊严的漠视。“你们一个一个在这给我装什么”“搞不明白就早上去人事报到”等信息是对员工明显的“挑衅”与不尊重,可见领导傲慢的态度和目中无人的品性。企业与员工建立的本应是平等自愿的契约关系,而领导发火时的言语则体现出权力不对等情况下对于员工的压迫。
从员工的角度出发,领导“居高临下”的态度与相关言语无疑会破坏和影响其工作的心情与对于企业的态度。领导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引领者,其行为和言语应该体现出的是对员工的尊重与关怀。即使员工从个人生计、社会资本等角度考量,可能并不会对领导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注定会积压其内心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积压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还可能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
此外,领导的不良态度还会对整个企业的氛围和文化产生负面影响。一个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开放沟通和相互尊重。然而,当领导展现出攻击性和不尊重行为时,这种文化就会受到侵蚀。员工可能会变得谨慎、沉默,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享受着其便利的同时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与困境:人们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2023年,澳大利亚一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人们的超时工作越来越多:平均每名员工每周在上班时间外工作5.4小时。这意味着每人每年要多无偿工作280小时。
下班后越来越司空见惯的工作消息正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员工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大大降低了人们休息质量,我们该对此有所反思:如何保障社交媒体时代员工非工作时间的合法权益?
在澳大利亚,今年2月通过的“断网权法案”规定,除了15人以下规模的企业,该国的雇员在非上班时间都可以在合理范围下拒绝接听、回应由企业和上级发来的工作信息、邮件。尽管该法案的出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并可能影响企业效率,但不失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次有益尝试。
诚然,在技术日新月异而社会规范相对滞后的当下,全面且彻底地保护劳动者权益确实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面对西安这起“员工深夜已读不回遭领导怒斥”的事件,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容忍那些企图侵占员工私人时间、甚至对员工进行言语侮辱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赤裸裸蔑视,也对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社会氛围没有任何益处。
来源:红网
作者:丁超
编辑:唐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