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孙颖莎教练遭攻击谩骂,体育圈的“网络私刑”当休矣

来源:红网 作者:王巧娟 编辑:吴海刚 2025-07-17 17:19:58
时刻新闻
—分享—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王巧娟(广西大学)

7月16日晚,国乒选手孙颖莎主管教练邱贻可发文,他表示“部分网友使用统一的话术引导大量粉丝对我进行攻击和谩骂,尤其是我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中,涌入了大量针对我和我的队员们、家人们的不实言论和辱骂性语言,对我们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7月17日 《新京报》)

在执教孙颖莎的三年半时间里,他见证了弟子斩获19个女单冠军、163周世界第一的辉煌战绩。但是他收到的不是赞誉而是潮水般的辱骂。攻击者使用统一话术,将矛头指向教练员,甚至波及无辜队员和家人,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网络暴力如同毒藤般在中国体育的肌体上疯狂蔓延。当幕后英雄与他们的至亲都沦为攻击标靶,这股裹挟着“为你好”之名的网暴歪风,是该彻底休止了。

网暴者以爱之名,行的却是动摇国乒根基之实。此次WTT美国大满贯赛事中,孙颖莎无缘8强,球迷便以统一话术围攻邱贻可要求“分道扬镳”,甚至已开始“代劳”物色新教练。竞技体育本无“常胜将军”,起伏更是常态,但饭圈逻辑却将赛场得失粗暴归因于个人,更以极端方式“清理”其认定的“障碍”。这种狂热干预无异于体育领域的“网络私刑”,是在以舆论暴力绑架专业决策,这实非真正球迷所应该做的,也绝不是运动员所希望看到的。

然而这种“代劳”并非孤立事件——邱贻可之前,王曼昱粉丝就曾因教练安排问题掀起风波;更早之前,刘翔、杨倩、王璐瑶等运动员都曾倒在舆论的刀锋之下。如今这把刀挥向了幕后耕耘的教练群体。教练与运动员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彼此信赖、相互成就才是常态。邱贻可与孙颖莎的密切沟通与共同目标,才是成就辉煌的基石。如今,运动员与教练员不仅每日要训练备战比赛,还要分心应对汹涌恶意,甚至保护家人免受牵连。竞技体育的纯粹性,在饭圈逻辑的侵蚀下正逐渐瓦解。

网暴之恶,尤在越界伤及无辜。邱贻可文中沉痛指出,辱骂的矛头不仅对准自己,更指向队员和家人。教练员的亲属既非公众人物,更与赛场表现毫无关联,却因血缘纽带被强行拖入舆论漩涡。这种株连式的攻击,彻底撕碎了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当为国争光的英雄们在前方拼搏,他们的至亲却在后方承受无妄之灾——如此荒诞景象,是对体育精神最赤裸的亵渎。

守护冠军摇篮,必须对网络暴力亮剑。邱贻可那句“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呼喊,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一方面,平台亟需压实责任。对有组织的“统一话术”攻击建立识别熔断机制,对批量发布辱骂内容的账号实施信用惩戒与流量限制。另一方面,法律应当亮剑——对造成严重精神伤害的网暴行为,从严追责。更重要的是,体育管理部门需建立运动员、教练员心理支持与舆情危机干预专项机制,让幕后英雄们不再孤军奋战。

当球迷的狂热跨越理性边界,当“爱”异化为伤人的武器,我们失去的将远不止一位优秀教练。冠军的荣耀,从不该以教练与家人承受无端谩骂为代价。守护那些托举起五星红旗的幕后之手,就是守护中国体育的未来。唯有以制度为盾,以法律为剑,斩断伸向教练席与运动员的黑手,才能守住这片孕育冠军的沃土,让拼搏者真正赢得尊严——无论胜败。

赛场或许没有常胜将军,但网暴者永远是输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巧娟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51/151348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