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乐乐(喀什大学)
近日,重庆多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因作弊被清退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2023年8月,重庆警方查办一起公职招考作弊案,随着调查深入,一个自2019年起长期作案、分工明确的考试作弊产业链浮出水面。在该团伙协助下,37名考生被确认或承认作弊,其中17人成功入职事业单位并获取编制。2025年3月下旬,本案二审宣判,如今,经核查涉案团伙交易记录,多名已入职的在编人员被劝退或清退,而多名被清退人员已起诉所在地人社部门,目前暂无裁判结果。(7月10日 《中国新闻周刊》)
考编,对于众多求职者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是人生中的重要机遇,承载着他们对稳定工作与未来发展的期望。而事业单位招聘,本应是一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为公共服务领域吸纳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士。但这起作弊事件,严重破坏了考编的公平性,亵渎了制度的尊严。那些通过作弊“上岸”的人员,不仅侵占了本应属于其他努力备考者的宝贵岗位,更是对所有诚信参考者努力与付出的践踏。
此次重庆市相关部门对作弊入职人员的清退举措,彰显了维护考编公平的坚定决心。考编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社会的公信力与民众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信任。只有坚决将违规者清除出队伍,才能重塑考编的权威性,让公平竞争的阳光重新普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对其他潜在作弊者的有力震慑,告诫他们莫要心存侥幸,任何破坏公平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然而,事件发展至今,被清退人员起诉人社部门,这一后续情况也为事件增添了复杂性。这提醒我们,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更要注重程序正义与证据的充分性。相关部门在清退过程中,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检验,给公众一个无可置疑的交代。
此外,这起案件也暴露出公职招考在监管环节存在的漏洞。为何作弊团伙能长期作案,甚至能利用考场安检及信号屏蔽缺陷屡屡得手?这警示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公职招考的监督机制,从考试组织、考场管理到作弊打击等各个环节,都要织密制度之网,加强技术防范,提升监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保障公职人员招考工作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良好秩序。期待在未来,考编之路能真正成为一条让有志者凭真才实学实现梦想的光明大道 。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施乐乐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