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求毕业生删摆摊视频,高校到底在担心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文妍 编辑:吴海刚 2025-07-04 19:23:14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张文妍(湖南大学)

“不读不死心,读了又伤心”。一场短视频引发的风波,将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与本校一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李某推至舆论风口。李某因发布“本科毕业摆摊卖冰淇淋”的视频遭母校要求删除,校方则回应称此举是由于视频评论区充斥着大量“读书无用论”的言论,导致母校被网暴。视频删或不删已经不那么重要,但折射出的青年就业多元现实和社会对职业价值的认知偏差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对该毕业学生而言,她的摆摊行为本身具有现实合理性。据其自述,她毕业后曾在医院工作两年,后因“干得不开心”辞职,选择摆摊作为考公考编前的过渡——这种“低风险创业+备考”的模式,在青年群体中并不罕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总量突破2亿人,其中不乏高学历者。她的案例揭示了当代青年的生存策略:在就业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多元化尝试平衡生存与发展需求。并且,摆摊是她的个人选择,每个人都有权力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存需求来决定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摆摊或许会让她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满足感,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可能只是出于记录生活,分享感悟的目的,并无损害母校声誉之意。

校方对该毕业生发布视频的干涉举动,初衷是遏制评论区“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再者是对学校声誉和招生情况的考虑。而担心“招生情况”的背后,反映出高校对“就业率”的过度依赖。尽管校方声明“不歧视任何职业”,但要求删除视频的行为本身,已构成对摆摊职业的隐性否定。相比之下,河南商丘的东方街道联合帝壹茂商圈推出的大学生免费摆摊计划,为商丘籍或商丘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个零成本的创业舞台,让他们的创意得以变现,积累实践经验。这种对多元职业的包容态度,恰恰是打破学历崇拜的关键,也能减少社会对“本科摆摊”的敏感,摆脱根深蒂固的学历崇拜与职业歧视。

此次风波为高校与公众提供了反思契机。对高校而言,需构建更灵活的舆论应对机制: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干预负面舆情;培训教职工媒介素养,避免沟通中的“官僚化”表述;更重要的是,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就业观,减少“毕业即失业”的恐慌。

李某的选择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是否能实现自我价值。在当今就业压力下,青年一代应保持理性与冷静,不被社会的“成功模板”所绑架,而是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同时,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在困境中实现突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文妍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96/151015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