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篮协开出重磅罚单,别把暴力当血性

来源:红网 作者:乔凱 编辑:吴海刚 2025-08-03 14:12:1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乔凱(黑龙江大学)

针对2025年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此前出现的群殴事件,8月1日,中国篮协发布重磅罚单,对U21男篮辽宁与山东的大规模冲突事件做出处罚决定,黄秋实、张峻豪(辽宁)、袁帅和崔嘉航(山东)遭停赛三年;邢维皓等13名球员和两队主教练以及领队均被禁赛八场。

三年远离赛场,意味着这些年轻球员将错过技术打磨、经验积累最关键的成长期,不能不让人痛心。虽然球场暴力并非新患,在其他联赛也时有发生,但此次暴力事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实属罕见。尤其是在为中国篮球培育新生力量的青年联赛中,发生如此恶性事件,实在令人深感震惊。

青年球员是国家篮球运动发展进步的基石,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固然重要,但职业道德、体育精神与对情绪的管理能力才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虽然篮球是一项对抗性强、注重“血性”的竞技体育运动,但在如此关键的成长阶段发生如此恶性事件,暴露的是年轻球员规则意识的淡漠与联赛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严重失职。

这张“严厉罚单”无疑代表着中国篮协对球场暴力最直接的态度——零容忍。这不仅是对涉事球员、教练的严厉惩戒,更是对整个中国篮坛的警示。篮协以出台“严厉惩戒”的方式鲜明划定了规则红线,通过对此次暴力事件的严厉处理以儆效尤,让所有球员与球队都意识到篮协不会作壁上观,所有球场暴力的参与者都会受到严厉处罚。

然而,重罚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单靠一张罚单来维护整个中国篮坛秩序远远不够。重典治乱是态度,惩其过,教其心,实现“惩教结合、标本兼治”才是根本出路。

正本清源,需要“惩”的雷厉风行,也需要“教”的春风化雨,这离不开篮协、俱乐部、球员的共同努力。篮协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对暴力行为进行分级量化,并加强教育宣传,让球员明确“犯规成本”;俱乐部应开设职业道德、体育精神与规则讲解课程,肩负起育人责任,将对球员的思想引领、行为管理、危机处理融会贯通,让俱乐部成为球员的“大家长”,更好地教育球员、保护球员;球员自身更需深刻自省,将规则敬畏与职业素养刻入骨髓。

只有各方一体同心,将“惩教结合、标本兼治”的理念付诸实践,将“体育精神”与“竞技成绩”置于同一高度,中国篮球才能真正实现刮骨疗毒,杜绝此类恶性事件,才能真正将体育精神和赛场文明内化为中国篮球,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自觉行动,为中国篮球的健康发展筑牢根基,培育出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未来之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乔凱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95/151766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