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哪吒2》票房破百亿,下一个“哪吒”或许不再来自神话

来源: 红网 作者:张博 编辑:刘威成 2025-02-13 21:02:42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评论.jpg

□张博(黑龙江大学)

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全球票房破百亿的成绩,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电影。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狂欢,更是一场文化觉醒与工业革命交织的里程碑事件。当人们惊叹于票房奇迹时,或许更需要看清:这场胜利的背后,是中国动画产业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悄然转身,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在全球语境下的突围之战。

《哪吒2》的百亿票房常被归因于“国漫崛起”的情怀,但更深层的逻辑在于中国动画工业体系的成熟。影片的1900多个特效镜头、超10000个特效元素,由138家本土动画企业协作完成。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动画产业从零散作坊到规模化协作的质变。过去,国产动画常因技术短板被诟病,而如今,从粒子特效到角色建模,从场景渲染到动作捕捉,中国团队已能独立完成国际一流水准的制作。这种工业能力的积累,不仅让《哪吒2》在视觉上不输好莱坞,更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创意孵化到技术实现,从宣发到衍生品开发,中国动画正以工业化思维重构行业生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工业革命并非单纯的技术堆砌。影片中,哪吒的“魔童”形象与传统神话形成反差,但其内核却紧扣“反抗天命”的现代精神。这种叙事策略的背后,是创作团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控:用工业化的技术包装传统IP,用普世价值观消解文化隔阂。如果说《大圣归来》是国漫的“觉醒时刻”,那么《哪吒2》则标志着中国动画工业已具备“量产爆款”的能力。

同时,《哪吒2》的海外表现被媒体津津乐道:北美IMDb开分8.1、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预告、洛杉矶首映的满堂彩。然而,这些表象之下,隐藏着一个更复杂的命题——中国文化的输出是否真正突破了“他者凝视”?更深层的突破或许在于,《哪吒2》并未完全迎合西方审美。影片中,水墨风格的场景设计、传统乐器的配乐,乃至“封神宇宙”的庞大架构,都在尝试用现代技术重新诠释东方美学。这种“以我为主”的创作姿态,与好莱坞的“中国特供版”形成鲜明对比。正如海外影评人所说:“《哪吒2》不是一部‘讨好’西方的电影,它自信地展示了中国动画的原创力。”当然,真正的文化输出不能仅靠一部电影。当《哪吒2》的海外票房仅占其总收入的15%时,我们仍需清醒:中国动画的全球化之路,仍需要更多元的题材、更成熟的发行网络,以及更深刻的文化对话。

《哪吒2》的意义,绝不止于刷新票房纪录。它为中国动画树立了一个新坐标系——既要立足本土文化,又要拥抱全球市场;既要追求工业水准,又要警惕生态失衡。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哪吒2》的个案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动能。或许,我们需要更多元的题材探索,更健康的市场生态,以及更开放的文化心态。唯有如此,中国动画才能真正从“奇迹”走向“常态”。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百亿票房,是中国动画的成人礼,也是新长征的起点。当掌声渐息,我们更需冷静:票房数字终会褪色,但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下一个“哪吒”或许不再来自神话,而是诞生于更广阔的想象疆域——那里有未被书写的中国故事,也有等待征服的世界舞台。

来源: 红网

作者:张博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6/57/147016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