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涛(暨南大学)
因毕业生统招录用中3名拟录取人员涉及的本科院校相对普通,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国能置业公司)公示的一份高校毕业生统招拟录用名单,近日引发网络热议后被撤下。此举让外界猜测该企业录用程序是否合规。对此,2月23日,该公司在其官方公众号公开回应称,公司按面试成绩择优录取,应聘的资格条件、招聘的过程程序均符合招聘有关规定,不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2月23日 澎湃新闻)
面对公众“萝卜岗”“量身定制”等的质疑,工作人员曾回应称,“国家能源集团的招聘和录用一定是按规定办事,一定履行过内部程序,不能因为网友的猜测而假设其有罪,更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像小偷就说他一定是小偷。”
相比13名硕士研究生,对3名本科生的录取可以视为一种“破格录取”,其中过于巨大的“学历梯度差”是本次公众质疑的焦点。作为副部级央企下属的一级子公司,国能置业公司有着雄厚的实力和相对良好的待遇,自然会吸引众多毕业生进行投递。从录取院校看,既有“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又有“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这充分说明本次招聘是面向海内外进行,那么,这3名学历背景相对普通的本科生能够在海内外众多名校简历中脱颖而出并顺利通过面试被录用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但在目前,国能置业公司的回应并不足以打消公众疑虑。
公众对招聘结果进行质疑本质上是对名单中过大的、异常的学历梯度差进行质疑,这是一种常人所有的理性的质疑行为,并非“无端进行猜测和诽谤”。相比搬出“有罪推定论”堵住公众的嘴巴,国能置业公司更应该做的是进行详细、有根据的回应。
企业以“有罪推定论”的比喻进行回应,本质上混淆了司法领域与社会监督的边界。公众的质疑建立在一组可验证的数据事实之上:在80%录用者为硕士的显性标准下,三名普通院校本科生构成统计学上的异常值;在缺乏统一招考制度的国企招聘体系中,自主命题、封闭面试等环节天然存在操作空间。这种基于客观数据推演的合理怀疑,与刑事司法中的“有罪推定”存在本质差异。
更深层次地看,本次争议的核心不在学历歧视,而在于程序正义的兑现机制。当前国企招聘普遍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社会期待打破“唯学历论”的桎梏,另一方面在缺乏透明评价体系时,学历往往成为最直观的能力佐证。公务员考试通过统一笔试建立客观基准线,结构化面试与双盲评分制度确保能力可视化的经验值得借鉴。反观此次事件,当破格录用者能力评估标准、岗位适配性证明等关键信息缺失时,公众自然会产生“为何不能是其他院校硕士”的合理追问。
总而言之,公众的质疑是一种基于事实的理性行为,更是为了在更长远的时间范围内保证公平,“有罪推定论”不但不能打消公众质疑,反而会显得相关责任方欲盖弥彰。毕竟,公众真正期待的从来不是“学历平均主义”,而是希望每个破格录取背后都能看见清晰的制度逻辑。
来源:红网
作者:曾晓涛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