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多次请事假,请假的次数多了,不仅扣钱,还容易招人烦,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都挺忙的。”回想起去年母亲患乳腺癌住院的那段日子,在北京一家能源公司工作的崔丽至今难忘。平时看新闻时,崔丽注意到一些地方推行父母护理假。崔丽对此很是期盼,希望能尽快推广。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假期成本分担机制不足,面临“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等情况。(3月31日 《工人日报》)
近年来,多地探索父母护理假。然而,不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并不了解这一制度,存在“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等情况。如果,好好的父母护理假最终沦为了一场空欢喜,沦为了“假的假”,那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能让父母护理假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我们需要首先探讨一下,父母护理假有没有必要?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老龄化社会,家家都有父母,对于老人疾病的治疗而言,医生的治疗只是一个方面,而心灵的慰藉也是十分重要的,儿女守在病床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说,老龄化时代推出的父母护理假不仅是“有必要”而且是“很必须”。
那么,既然这个假如此之好,何以难以落实?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这其中的“职工不敢休”并不是“职工不想休”,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不愿放”。“企业不愿放”也是有苦衷的,毕竟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人力配置本就十分紧凑。放父母护理假的压力如果都压在企业的肩头,这个重量或许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固然,有的企业“有情怀”,他们愿意承担父母护理假的负担。可是,让父母护理假“落地生根”却不能完全依靠“企业有情怀”。但仅有“提倡”还不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考虑成本等因素,如果落实父母护理假会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那么企业的积极性必然不高。此时,需要在政策、经济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对积极落实父母护理假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更多的业务拓展机会等;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补贴,弥补企业因员工休假而增加的成本;在税收方面,可以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优惠。这样一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自身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自然更有动力落实父母护理假。
父母护理假关系到职工的家庭幸福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考验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只有“提倡”与“政策鼓励”双轮驱动,让父母护理假走出当前的困境,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一项落地生根、让职工与企业双赢的好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温暖的力量 。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