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宇(西南科技大学)
4月25日,四川绵阳游仙区仙鹤镇帽儿山上的麦田遭游客踩踏破坏引关注。摄影师朱先生称,他3月29日航拍时画面中还是绿油油的一片,4月底拍摄时却发现明显的踩踏痕迹。承包这片麦田的农民唐先生称,一些游客不听劝阻在麦田里拍照,加上干旱的气候情况,才出现了航拍画面中的一幕。仙鹤镇政府工作人员称,这是一个免费的打卡点,后续考虑和承包户协商补偿。(4月25日 《新京报》)
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不少人青睐。在短视频平台的推动下,乡村的自然景观、特色农田等摇身一变成为“流量密码”,能够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打卡拍照,带动当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收入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这本是一条充满潜力的新路子。
然而,一些游客沉浸在“诗与远方”的美好之中,全然忽略了他们给当地带来的不良影响:油菜花田被踩出“小径”,稻田被碾压成“停车场”,网红打卡点“孤独的树”下面的麦田被踩踏……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让农户遭受经济损失,更破坏了乡村的环境。
仙鹤镇政府积极回应,将考虑与承包户协商赔偿,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游客打卡与当地农户利益冲突。要让流量真正为乡村旅游“施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当打卡点在短视频平台爆火后,相关部门和平台应协同发力做好引导与宣传工作。一方面,平台要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可在热门乡村旅游视频评论区置顶文明游览提示;另一方面,属地管理部门要强化宣传引导,全方位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引导游客规范游览行为。同时,要加强人员巡逻与管理,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
另外,乡村在发展旅游业时,应注重多元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的景观资源。可以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培育内生文化动力,通过手工艺制作、特色农产品增加旅游附加值,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最后,游客也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在打卡的同时自觉遵守规定,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做到文明出行。
网红打卡点的出现,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但发展乡村经济不能以破坏农田为代价。只有当地管理部门和游客等各方形成合力,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利益平衡,才能让流量为乡村旅游“施肥”而不是“践踏”。当每一株麦苗都被敬畏,每一寸土地都被珍惜,乡村振兴才能真正扎根于文明的土壤中。
来源:红网
作者:祁建宇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