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盲人办卡被要求“睁眼”,科技服务不该如此“盲目”?

来源:红网 作者:王云慧 编辑:刘经纶 2025-05-14 21:13:59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王云慧(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江苏扬州的一位盲人在办理手机卡时,因无法完成刷脸验证而受阻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80岁的管先生自幼失明,眼球缺失,双眼无法睁开。当他在保姆陪同下前往营业厅办卡时,工作人员却要求其完成“睁眼刷脸”动作 ,否则不予办理。无奈之下,管先生只能让女婿以其名义办卡后转交自己使用。(5月14日 《人民日报》)

这一事件看似个例,却反映出一个亟待重视的社会问题:科技进步本应让生活更便利,为何却在某些时候成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拦路虎”?从技术层面来看,要求手机卡办理进行人脸识别,初衷是为了防止新开手机卡被他人盗用,确保人卡合一,保障通信安全和用户权益,这本无可厚非。在电信诈骗高发的当下,这样的技术手段,确实能从源头阻断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但当规则面对像盲人这样的特殊群体时,因生理条件限制,难以完成“摇头”“眨眼”等验证指令,此时若工作人员依然机械执行统一标准,便是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背离了规则制定的初衷。

如果科技应用的目的是服务大众,那么就应确保让不同群体都能从中受益。对于盲人办卡这一事件来说,若人脸识别技术是保障通信安全的唯一有效手段,那么要求所有办卡者无一例外地进行刷脸验证或许合理。可现实并非如此,明明存在如指纹验证、人工核查等替代方式,却未被采用。这种做法不仅让技术便利成为特殊群体享受正常服务的阻碍,也使规则执行流于形式。社会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人文关怀也不能缺位。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在相关法律法规层面做出努力。今年6月1日即将实施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处理残疾人、老年人人脸信息时,必须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规定,并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为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企业尤其是服务类机构也应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更具包容性的服务模式。一方面,在技术设计阶段融入“无障碍”理念,开发多种身份验证方式,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另一方面,需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灵活运用替代方案解决问题。

科技进步不应忽视了部分群体的权益,期待在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每一个人,无论健康与否、年龄大小,都能平等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让科技真正成为服务人民、传递温暖的工具,而不是横亘在特殊群体面前难以跨越的障碍。

来源:红网

作者:王云慧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58/149581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