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救人缺考”学生获补考:是对凡人善举的最大鼓励

来源:红网 作者:杨辉 编辑:刘经纶 2025-05-14 23:17:02
时刻新闻
—分享—

□杨辉(高校教师)

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消息,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昭鹏同学参加补考。消息一出,网友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姜昭鹏同学在春季高考的重要日子里,因与网约车司机王涛一起完成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错过了考试。途中,他的同班同学突发心梗,伴随癫痫与心脏骤停。姜同学紧急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并与司机合力在最短时间内将同学送到医院,最终成功挽救了同学的生命。据报道,发病学生在心脏骤停近30分钟后成功恢复心跳。但可惜的是,姜同学因错过最晚入场时间,未能参加考试。

姜昭鹏说:“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话虽这么说,高考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选拔考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在生命面前,这个年轻人做出了最珍贵的选择。

事后,部分网友对考务人员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不近人情”,未能体现人性化处理。但事实上,这种批评是对考务工作的误解。高考作为全国统一考试,其组织和管理都要求严格的标准化,人人各司其职并互相监督,任何环节的变通都会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作为一个标准化考试,必须执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务工作要求,这就意味着从命题到开考再到阅卷,每个环节都必须遵循固定程序,考试工作人员也只能按照规定执行。

具体来说,当时考点内全部考务人员只有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组织考试的能力,没有任何人有权力予以“豁免”和“通融”。虽然个别考务人员可能会理解和同情姜同学的遭遇,但他们没有权力作出例外决策,必须逐级上报,等待省级教育考试主管机构甚至教育部的指令。不准就是不准——这并非是考务人员“不近人情”,反而是维护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的具体表现,也是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公信力的关键。

客观而言,只有严格遵守规定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但归根结底,教育的初心和本质必须要回归到育人的宏大命题里来。考试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但评价人才必须坚持“德为才之先、有德才有材”。此次事件中,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既能在仓促之下守住公平考试底线,又能在核实情况后及时报批启用副题、组织补考,以切实行动回应了全社会的良善真情,是一次善政善为与民心期盼下的“双向奔赴”。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严格审批后的制度突破让有德之人终有“得”,这是温度与制度的共舞。姜同学不仅仅因为自己的勇气与冷静而获得社会的认可,他的行为本身就是良善教育的真实写照。这场被耽误的高考,不仅是姜昭鹏同学的结业课,也是面向全民的道德“公开课”。

我们欣慰地看到,见义勇为的青年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点赞认可和全社会的温柔以待,而高考作为作国家级考试的尊严也得到了严肃维护。不妨让我们先祝贺姜同学吧:“不管考得如何,你的人生已经满分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杨辉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58/149584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