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关注围棋了,因为这两年的世界围棋比赛基本上都是一个结局:决赛中一位中国90后棋手战胜一位韩国棋手夺冠,中国又多了一位新的90后世界冠军。不管纹秤上的厮杀多么惨烈,最终的结果差不多都是中国新锐棋手夺冠,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棋手的整体疲软,至于日本棋手,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刚跑不久就退赛了。
突然,日本棋手获得了世界围棋大赛的冠军(亚洲电视围棋快棋赛也算是正式世界围棋大赛),忽如一阵清风吹入了围棋世界,好一个新鲜、清爽。加上起不久前刚结束的LG八强战中日本破天荒地有2名棋手进入八强,一扫过去世界围棋大赛日本“陪太子读书”之颓势。可以说,日本围棋正在复苏,正在重新成为已经开始失衡的中韩围棋博弈之外不可小觑的一极。毫无疑问,随着日本棋手的“逆袭”,世界围棋收获“利好”。原因如下:
首先,有竞争才有围棋的发展。这几年的世界围棋赛场,其实就是中国80后、90后棋手轮流对决韩国“二李”的历史。中国利用后备力量强大的优势,终于打垮了二李,世界围棋的天平开始向90后棋手唱主角的中国倾斜。但是作为体育(或者说文化)项目,一国独大,对这项运动本身并不好。就好比乒乓球、羽毛球,中国又拿了多少世界冠军,会引起多少国人的兴趣?反而中国队输了,观众倒开始关注了。就有人毫不客气的说,中国长年独霸乒乓球、羽毛球是在扼杀世界乒乓球、羽毛球运动。
其次,围棋讲究“棋逢对手”。在对弈中,只有双方力量不悬殊,才能杀出技术“含量”。历史上的围棋“国手”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譬如中国古代的黄龙士和徐星友就是棋坛一时之“瑜亮”,两人曾连下十局,由于旗鼓相当,在纹称上掀起“血雨腥风”,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两人也因此联袂下出了经典棋局。同里,围棋的发展也讲究各极力量的“不失衡”:当今世界围棋之势,中国独舞,不如中韩共舞;中韩共舞,不如三国演奕,如此“群魔乱舞”、“独乐乐让位于众乐乐”乃世界围棋之幸矣也。
最后,三国演弈对中国围棋更是“利好”。90年代以来的世界围棋呈现“重杀伐实用”的趋势,李世石的疯狂就在于他的“嗜杀”,近年来中国90后棋手完成对韩国的“逆袭”,只因我们的年青棋手更“嗜杀”、“力量更大”。可以说在中韩,围棋已完全蜕变为一项“竞技体育”,而日本围棋更重“文化”,所以有“棋道”一说。相比中国,“棋道”已渗入日本文化的纹理之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花费16年的时间,写成一部经典围棋文学作品《名人》。书中对“名人”的描写是:身高五尺,体重不到70斤,服药也只能用十三四岁孩子的量。6月开棋,那时当然不能说冷,但身边还要放两个火盆取暖。然而这样瘦弱的“名人”在棋盘前一坐,立刻就显得高大起来,连对手都不敢正视他,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啊。中日对弈,中国正好可以借此加强两国围棋文化交流,弥补中国围棋文化先天之不足,我们的棋手除了在棋局上捷报频传,更要下出中国围棋之“道”、下出“中国围棋风”,扩大围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为“中国梦”增添竞技+文化的“软实力”。
井山裕太获得亚洲电视快棋赛冠军,在总结我们的棋手为什么没有下好之余,我们没必要过度自责,须知当前,在下好自己的棋之外,我们乐于见到日本围棋的复苏和发展,这对围棋本身,对中国围棋都是一件幸事。
文/程振伟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