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道,这已不是柯尊年第一次举报当地的腐败问题,自从2003年举报县委书记后,老柯已陆续举报了10多件事。对于身处宁陕这样一个“才两三条主路,谁都熟”的小地方的人来说,柯尊年能够排除各种人情干扰,坚持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实在不易。但与此同时,他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家贫如洗、妻子离开、亲人反目。因此,当我们在为老柯的勇气与精神而感动的时候,也别忘了追问:是谁把柯尊年这样的举报人逼成了孤胆英雄?
以这一次的举报为例,毫无疑问,叶庆春等人的行为乃典型的公款旅游,明显违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属于顶风违纪。在一个制度健全的社会里,如此丑闻一经曝光,纪检部门便会及时介入,新闻媒体也会全程跟踪,被举报人必须出面解释,而举报人则会得到全面的保护。
遗憾的是,在宁陕,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纪检机关虽然进行了调查,却始终没有处理结果;新闻媒体不是不报到,就是采访以后“稿件发到了县里”;至于当事官员,一直躲在幕后就是不肯露面;反倒是开发商很“主动”,先是给柯尊年10万元“摆平”媒体,摊牌以后则上门谩骂、骚扰……尽管我们不清楚是谁导演了这一切,以及其具体的操弄手段,但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官官相护等一般常识想必是相通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如果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问题是,要想让官商之间不“勾肩搭背”,光靠说理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动员起方方面面的监督、制衡机器。但现实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个像柯尊年这样的孤胆英雄寂寥而落寞的背影,而在他们身后,则是各种躺着的反腐机制在“装睡”。相比柯尊年的“不幸”来说,这或许是更大的悲哀。毕竟,监督权力、打击腐败,不可能靠一两名不怕死的汉子来完成,唐吉可德战风车,除了抖落下一地鸡毛,还能有什么?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钢盔、擀面杖,柯尊年的这些新行头,既是一封检举叶庆春等人公款旅游、打击报复的举报信,同时也是一纸陈数宁陕当地反腐机制瘫痪的控诉状。谁来接过这封举报信,如何处理诉状问题,既是对各地反腐决心的一次检验,更暗指着反腐的出路与未来——是继续“隔墙扔砖,砸到哪个算哪个”,还是真正“将权力关进笼子”,形成“不敢腐、没法腐”的制度环境?
文/王垚烽
来源:红网
作者:王垚烽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