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公众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台,引起媒体和群众的高度关注,央视也在第一时间对《意见》内容、意义及出台以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解说评论,引起网友的共鸣。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在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是否标志着今后不再有“农民”,城乡差距是否就此消除了呢?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上能否实现城乡均等化?《意见》的出台让公众充满期待,也充满疑虑。
长期以来,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成为城乡二元结构巨大差距的显著标志,像一道无法推倒和破除的藩篱,不但给城里人和农民制造人为的制度隔阂,也形成了一道难以消除的心理隔膜。《意见》从形式和制度上已然摧毁了这道藩篱,但城乡户籍的差别其实更多的体现城乡居民是否能够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如何让乡下人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是改革者们需要着重思考的。
在兴奋之余,舆论质疑之声随之而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是否意味着几亿农民集体进城变成市民?如果是这样,成千上万的农民集体市民化又需政府多支出多少财政开支?那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政府能承担得起吗?其次,进城是否意味着抛弃农村的一切包括土地?如果是这样,许多农民是不愿意的,事实上,因为学历低、没技能,很多农民进了城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稳定或收入低或工作条件恶劣,这些也造成子女上学难,成为城市新的贫民阶层。而在农村,这些差距并不存在,因为大家的差距至少与城市人比起来并不显眼,心理平衡。更重要的是留存农村,即使没有任何技能、学历,还可以靠种地生活,加之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不断的巨额投入,让农村的面貌已经大大改观,生活水平与城市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户籍改革能否实现城乡福利均等化?实际上,此次户籍改革是个标志,意味着国家将不遗余力的推动城乡二元矛盾的解决,将会把更多投入偏向农村,意在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公共福利水平,让所有公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将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回馈给群众。取消户籍差别只在一朝一夕,然而要消除城乡差距却非一日之功,实现城乡福利均等化需要改革实施者有序推进、逐步落实,在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公共福利制度和设施的同时,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技术型的科学农业,在保留农民合法利益同时,将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他们的收入。
文/伍文
来源:红网
作者:伍文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