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8月31日,在抽屉里留下两张字条后,安徽六安市高二学生陈伟(化名)离开租住的房子出走,7天没有音讯,所幸的是9月7日警方终于找到了陈伟。(9月7日《法制日报》)
世界是如此之大,有的人想出去看看;世界如此之小,容不下一个孩子快乐地生活下去。面对着这样一份触目惊心的遗书,指责孩子不懂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由大人创造的,我们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孩子就接受什么样的世界。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言简意赅的作了如下回答: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这既是鲁迅身为人父的切身体会,也包含着朴素的科学进化观,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即我们创造了新生命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有义务为这个新生命创造出好的生存环境,并且鼓励其性格得到充分发展,努力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优美的情操。否则,最后的结果是: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
其次,我们的社会价值给孩子弘扬了什么?一说起穷,很多“过来人”都深有体会,他们也自豪自己挺过来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穷的时候”,一是阶级分化没这么严重;二是那时穷人之间还有一层阶级友爱,彼此之间能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足以让人有活下去的勇气,不至于选择自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扭曲的“金钱至上”的观念已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而人们像是群居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不要说穷人,富人自杀的也多得很。所以改革,如果连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的温暖都被革掉的话,这样的改革无论反映在经济数据上多么得铿锵有力,还是能够映射出价值观上的苍白。
还有,我们的教育都给孩子传授了什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授业和解惑的前面,说明古人一向就很重视思想道德及精神伦理的培养。而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唯分数论”压倒一切,对于思想健康方面的教育一向就不重视,学校平时也极少开展挫折教育。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一想,父母出门在外,自己身上连生活的基本保障都难以维系,而身边的孩子又都是由父母陪着,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只能越来越孤僻,而学校的老师和家长还是对此一无所知,以至酝酿成孩子留遗书想辞别人世。
当然,作为孩子来讲,我们没有权力选择父母,但是我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未来,只要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奇迹。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如今的社会变化太快,人的层次分化差异太大,当一个未成年人从最底下的台阶向上仰看时自然会心理失衡,调节这种社会形态不是个人力量能够达到的,必然通过政府和社会团体合力推动。政府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和完善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然后在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正常的学习保障的基础上,要通过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其精神意志,学校要开展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这样的一个系统工程和系统机制的庇护下,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的茁壮成长。
文/余锦雄
来源:红网
作者:余锦雄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