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退学来解决“多动症”问题合适吗?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刘艳秋 2016-04-10 00:07:33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一封由43个家长签字并按下红手印的联名信,递交给了成都百草园小学校长满泽洪手里。信的最后一句清楚地表达了诉求:“建议劝退该名学生”。而“该名学生”就是吴坚(化名)的儿子强强(化名),原因是他有多动症,其父只能半工半陪读换家长们妥协。(4月7日《成都商报》)
  
  看了事件的整个过程,联名的家长们做法虽令人吃惊,但也确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正如报道中所言,面对这样有破坏力的孩子,“人都会为自己的孩子考虑”。但是,解决“问题孩子”的方法只有父亲半工半陪读一条路吗?我们有理由问一句: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父亲半工半陪读以及被联名要求退学真的合适吗?
  
  从法律层面来讲,剥夺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显然不对;从道义来讲,牺牲一个孩子的教育机会而给其他孩子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显然也不对。退学解决的是部分孩子的燃眉之急,但却剥夺了“问题孩子”的成才可能,即使其他的特殊学校收容了他,与普通社会隔离的教学环境也只能让成年后的学生融入社会变得更困难,甚至失去心理恢复正常的可能。而让父亲陪读显然只是想通过“外力”来阻碍孩子犯错,这样的结果就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更加重了孩子的对立情绪。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需要教育的环境显然更迫切,不但不能“隔离”或者劝退,而应该投入远多于平常的关心,帮助和开导。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非常类似的例子,一位美国著名的演说家Brad Cohen从小患有妥瑞氏症,同样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曾因为他制造出来的噪音要求他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给全班同学道歉并且保证再也不发出怪声,他感到自己当时被深深羞辱,后来他回忆道:“我一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躲在角落里的孩子,我那么的渴望老师能够理解我支持我,但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那样的老师。”Cohen八年级那年,在莎莉拉斐尔杰西展上他的中学校长决定让Cohen对全校师生讲讲他的妥瑞氏症,于是Cohen向同学们传授了关于妥瑞氏症的知识,那次演讲增强了他的信心并且锻炼了他的演讲能力。
  
  事实上,吴坚(化名)和儿子强强(化名)的处境就像是Cohen刚开始的遭遇,在被群体否定的时候一切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已经躲在了角落里祈求其他家长的谅解,他们更需要的是类似“校长”的肯定和一些恰当的解决方式。
  
  有问题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而对于强强(化名)这样的孩子,不放弃就是方法。报道中也提到,强强(化名)是有好朋友的,关键就是他们找到了正确的交往方式。所以要让更多的同学和老师找到与孩子交往的“金钥匙”,打开心房坦然相对。老师应在尊重,沟通,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多发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有适当的满足感,或许他们往往比别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前黑豹乐队主唱秦勇让患有严重感统失调症的孩子“大珍珠”成功“出彩”的原因除了自我的付出,还有对孩子优点的发现和坚持的对待。
  
  另外,其他家长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戴“有色眼镜”,试着去看到“问题孩子”身上的“金点点”而不是一味抓住“灰点点”不放,少计较一点,多谅解一些,让他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容纳他而不是疏远他,这也是“问题孩子”该有的对待。
  
  西方的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问题孩子”的火焰同样需要点燃,这也是学校管理的体现,如果孩子都没问题了,学校不就不用管了吗?所以,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学校也责无旁贷,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协调各方关系,并制定合情、合理、合法的对策,给“问题孩子”一个更有希望的“交代”。
  
  文/强德平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4/10/39547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