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打招呼暗访”是怎样的“高级黑”?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田德政 2016-05-29 00:06:14
时刻新闻
—分享—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打好五大专项行动“组合拳”,25日,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前往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开区,查看沿途环境,进村入户察实情、访民生,实地暗访了解环境整治工作情况。(5月26日《嘉兴日报》)
  
  领导“微服私访”是一种有效发现问题,督促工作的方法,不仅能够获得第一手材料,而且还能为自己的亲民形象加分不少。按理说,暗访应该是领导们日常工作的必修课程和必备技能之一,但是,5月26日,《嘉兴日报》一则题为《胡海峰暗访调研城乡环境整治情况》的新闻报道,却让人读后产生一种“高级黑”的感受。
  
  新闻报道中有一个词语特别的刺眼“不打招呼”,既然是“暗访”,何来“不打招呼”一说呢?由此反推,莫非难道在以前的工作中,还存在一种“打招呼式”的暗访?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暗访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这种“接地气”的为官姿态,确实值得点赞,但是媒体在宣传的时候,应该把握一个度。如果媒体报道时人为渲染,刻意突出领导,则往往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甚至沦为一种“高级黑”。
  
  不少媒体记者在报道有关领导的新闻时,经常会陷入报道正面就是正面报道的认识误区。一般情况下,这种认识不会出错,一则报道让领导露面了,二则也是在传递社会正能量。可是,如果在报道时用力过猛,结果可能就是一则负面报道。比如,有的报道为了突出领导事必躬亲,没有官架子,报道中会用上“亲自”二字:领导亲自写讲话稿;领导亲自排队打饭;领导亲自拿公文包……仿佛领导“亲自”为之是一个特别大的新闻点,这样的用词和报道,总会给读者一种违和感。因为这些事情,都是领导干部的份内之事,媒体记者现在对其大书特书,重点报道,颇有些反讽的意味。这样的报道,于领导形象而言,其实是一种抹黑;从新闻宣传效果上来说,也是在传递一种负能量。所以,宣传报道领导时,还是多些实事求是,少些人为拔高,毕竟“接地气”的领导才是民众心中的好干部。
  
  当然,之所以媒体记者会这样突出胡海峰市长在暗访时“不打招呼”,恐怕也是有现实语境的。那就是,在现实的官场中,确实存在领导调研被安排,领导暗访前打招呼的“潜规则”。因此,有这样的官场弊病作为大背景,媒体记者突出“不打招呼暗访”,也确实有一定的正面引导效果。而且在客观上,市长“不打招呼暗访”的信息传递,也很可能对下属官员的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督促。
  
  尽管类似报道的存在,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这终归是一种恶劣的新闻报道风气。作为媒体就应该有媒体的独立性和新闻的客观性,实事求是是新闻报道跌打不破的原则。假如人为的突出和渲染,或者塑造领导形象,只会让读者看到媒体的谄媚和逢迎,更糟的是,这种报道很可能好心办坏事,一个不小心,领导的“马屁”没拍到不说,还把领导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试问,这难道不是一种“高级黑”吗?
  
  沈道远/文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5/29/399556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