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调和油本来是科学调配出的具有营养丰富而均衡的食用油新品种,但是,央视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有的企业负责人甚至说,只要吃不死人,相关监管部门就查不出来。(4月1日 央视新闻)
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食用调和油,被不法商家偷工减料。油里面只有少量成分油。“只要吃不死人”反而成为生产者营销调和油的最高标准,着实令人震惊,而相关企业有的还是地方知名企业、利税大户,产品销售范围之广,更让人焦虑,“只要吃不死人”会不会是食用调和油行业潜规则?
与地沟油人人喊打的境遇相比,这些企业生产的食用调和油,是合法企业生产的品牌产品。看似高大上,有的还被消费者追捧。但实际上却被企业自降“身份”,成分油含量严重不足。这些油的销售价格普遍低于正常的成本价,是企业热心慈善事业?显然不是。背后就是企业以低含量冒充标准含量,从而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牟取暴利,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久而久之,或也会损害到消费者身体健康权。
即便是调和油,但相关产品也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出各相关成分油的成分和含量。然而,生产企业就是凭借“调和”属性,混淆视听,打擦边球。反正消费者不会也不太可能去检测油的含量,而一般销售地的监管部门,也可能不会检测调和油的成分含量。因此,“只要吃不死人”,就成了低劣调和油的最高标准,也成为相关监管部门因之失职的最大盲点。
这次记者暗访后,这些被曝光的企业或将面临彻底整改甚至关停的结果,还要面临来自消费者的维权潮。但这样的后果,是企业自身造成的,是这些企业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不珍惜自己曾经奋斗闯出来的市场,不尊重消费者的必然结果。
从免检奶粉被查处到注水猪肉、牛肉,从用假马肉冒充驴肉,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从最开始可能严重致人伤残到现在“只要吃不死人”,言外之意,只要不是立即显现,这些产品就在企业眼里就是安全的。企业家的道德被利益所绑架,就这样毫无底线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这些企业唯利是图生产“不会吃死人”的调和油时,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又在何处呢?
食品市场的有序发展,需要企业家以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依法有序参与,要对得起企业家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是,市场管理部门,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深入改革的食品监管部门,给出更为有力的整治措施,形成无死角高强度的治理环境,不让“只要吃不死人”食用调和油招摇过市、蒙混过关。
文/张立
来源:红网
作者:张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