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暗访”何时不再是新闻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王俞 2018-06-12 22:17:01
时刻新闻
—分享—

  不打招呼、不预先安排,没有当地领导干部陪同,6月8日上午,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轻车简从、冒雨在南昌市对“放管服”改革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暗访。

  “明察”与“暗访”本是孪生兄弟,但是,在检查考核的时候,“明察”总是更受青睐,而“暗访”却老是不招人待见。实际上,在“明察”太多太泛的背景下,“暗访”才是更为接地气的做法。

  今年以来,江西省从上到下开始兴起了一股“暗访”之风。一时之间,有关于领导“暗访”的报道多了起来。其中,一则江西抚州市副市长、金溪县委书记王成兵突击暗访一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胡某上班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被辞退的消息,经媒体报道之后,更是引起了舆论热议。

  民众围观议论领导“暗访”是一件好事。这至少说明,民众对于时政还是十分关注的。但是,从常理而言,领导“暗访”本就该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如今以新闻的面貌重回民众的视野,其实反映的是,“暗访”在现实工作中还是太少见。也正是源于太少见,领导“暗访”才会具有新闻价值,才具有新鲜度和话题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关于领导“明察”的新闻报道。但是,这些新闻缺乏一种交互性,很少能够引起舆论围观,更多的属于一种“你听我说”的宣传。加上,民众对这种新闻已经免疫了,所以也难有关注的兴趣。

  可领导“暗访”的新闻报道却不然。“暗访”行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民众常常能够看到冲突,看到意外。而冲突和意外,让“暗访”有了故事性,因而此类新闻一出,总能引起舆论热议。另外,领导“暗访”是以一种体验式方式进行的。领导在“暗访”中的遭遇,也是群众会遇到的。这容易得到群众的心理认同,引发共情,从而加速新闻扩散。

  不过,当媒体在追着报道领导“暗访”新闻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暗访”制度还没有真正地在检查考核中广泛应用,或者说,还没有常态化制度化。“明察暗访”一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可实际情况是,“明察有余”而“暗访不足”,这种失衡是亟需修正的。从这个角度看,江西省大兴“暗访”之风,也可以认为是对工作方式的一种“纠偏”。

  “明察式”检查考核,招呼在前已经成为“标配”。这种方式不能说不对,只是长期以这种形式进行检查考核,一些基层同志已经总结出来一套应对之策。提前安排、赶工造假、撰写简报、安排路线……如此多的套路,经常让检查考核工作十分被动,甚至沦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相反,“暗访”则不按套路出牌,充满随机性,这使得弄虚作假的空间被压缩,倒逼着基层抓好日常工作。

  “明察暗访”是检查考核硬币的“两面”,不能偏废一方,必须保持一种平衡,只有这样,“明察”和“暗访”才能各自发挥出制度优势,将工作推向深入。

  文/沈道远

来源:红网

作者:沈道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6/12/465322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