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师德划底线或是无用功

来源:红网 作者:林秀娟 编辑:易木 2013-06-16 00:09:18
时刻新闻
—分享—
  校长性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广泛关注。针对此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6月15日《京华时报》)
  
  道德底线,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最低警戒线,是个人心中的一把戒尺。与人而言,底线充其量是一种道德守则,即使是具有惩罚性质的条款,也不具备法律效应,更无权处罚他人。教育部门此番意欲划出师德底线,对老师进行更为严格的约束,这样的条条框框果真能制止教师侵害青少年的行为吗?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道德本没有了可见的条框,靠自觉、自我修养和集体的精神共识,如今要靠“相关文件”对道德明码标价,让全国教师都踩在这一“底线”上行事,可谓悲矣。同时,教育部门并不是立法部门,所谓的“师德底线”并不具备法律效应,怎能真实有效地遏制不法行为?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被考核的项目并不少,“红线”增加教师考核的条条框框只会增加教师的教育负担,“严重违背师德行为的将清理出教育队伍”,这一含糊不清的限定并不能有效防止不良行为发生。
  
  此外,师德是一名教师上岗就职的基本匹配,理应“从头”培养。师德培养的重点本该在师范院校,教师素质的把关在于师资招聘,教学效果的形成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不该将所有的问题归结在教师身上,归结于师德的缺失。任一职业队伍中,均存在个别犯错的人,若将个别当做一般,不仅盲目放大问题,也是对“师德”的误解。教师行列中之所以不断出现性侵、体罚学生的案例,不应归咎于师德的沦陷,而在于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和执行力度的不严。若将这一法律缺位归于道德缺失,问题将无法根除。与其大费周章地规范师德底线,不如加强法律审判的执行和监督力度,加大法制教育、增加社会教育机会,加强学生自尊自爱教育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从根本上防治。
  
  文/林秀娟

来源:红网

作者:林秀娟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6/16/304256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