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谁给中国的教育贴上了金钱的标签

来源:红网 作者:侯艳 编辑:司马清 2013-06-17 00:03:4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人民大学正式对外公布了该校经过16个月的讨论而形成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将以往本科生164分的课程总学分,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减至129-157学分。同时,选出179名新生导师,并发给导师2万元,专门用于请学生吃饭、参观博物馆等互动交流学术沟通思想等工作。(6月15日《京华时报》)
  
  我们知道,以往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通常都是学生给老师送礼。现在却倒了过来,导师来请学生吃饭。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现在的教育就一定要与金钱挂钩吗?又是谁给中国现在的教育贴上了金钱的标签。
  
  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照顾给老师送礼的现象,我们见得多了,但老师“回请”学生的例子却是头一次听说,而且还是学校专门拨款。先不说学校此番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单是这2万元的噱头就足以让学校“名声大噪”。一个学校对于新生的教育竟然如此“人性化”,实在羡煞了不少同僚。可这样做真的就能推动一个学校的发展吗,真的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吗?
  
  事实恐怕不尽然。就算学校真的将这一举措实施起来了,我们的导师们带着学生出去“学习”,恐怕这钱也轮不到老师来给吧。老师跟学生一起出去吃饭,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抢着给老师付账,哪能等到这些老师去动用这2万元的“公款”啊。“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就没有让老师掏腰包的道理。学校的这一做法似乎有些太过“牵强”了。当然,我相信这些导师们倒是乐见其成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附带着金钱利益的教育模式。
  
  学校原本只是一个单纯的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而老师的职责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扭曲了学校的定义。越来越多的学校打着教育的旗号实际却做着如同商业贸易一样的交易。有些学校只要交钱就可以上,而有些学校甚至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录取标准。学校正被可怕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笼罩着。渐渐地,我们的教育也被贴上了金钱的标签。
  
  现在的教育已经加入了太多浑杂的东西,已然没有以往的那么纯粹。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没有及时将这些水过滤干净,反倒添枝加叶,让其变得更加浑浊,实在是不应该。我们要做的就是撕下贴在教育上的这一张布满金钱的标签,而不是想办法把这张标签贴得更好看。
  
  文/侯艳

来源:红网

作者:侯艳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6/17/304297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