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翘片”误伤不可怕,可怕的是监督麻木

来源:红网 作者:陶克强 编辑:叶鹏 2013-07-05 00:10:13
时刻新闻
—分享—
  针对香港呼吁不要吃某品牌“维C银翘片”这起意外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经过调查核实后称,香港卫生署通报的产品并非内地某药企生产的正规产品,该企业产品经检测质量合格。有关专家更是表示,维C银翘片安全有效。(7月4日《人民日报》)
  
  对于这样一个还不算是迟到的权威求证,虽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肯定会心存感激,但我在心头早已将这种叫“维C银翘片”的药品除名了。记得6月中旬,笔者从微博上、微信中、短信里得知,我常用的维C银翘片竟含有两种禁用西药成分,可能会对用药人产生不良反应。当时我的最一反应就是,让妻子马上清理家中常备的维C银翘片,无管什么品牌一律扔进垃圾桶;随后又赶紧给在外地上学的女儿打电话,把我送给她备用的两盒维C银翘片立马扔掉,并态度非常坚决地对女儿说,以后感冒时一定要记得不要吃这种药。这一做法现在看来虽有些偏激,但我仍未感到后悔。
  
  一百个兔子也不是一匹马,一百个疑点也不等于一个证据。在“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作用下,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制自己必须作出拿出这样的行动,我敢武断地判定会有很多人做出同样的举动。这是因为,我们身边经常出现假药魅影。今年3月公布的2013年前最受关注10大假药事件显示,浙江省药监部门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吉非替尼假药案,上海药监部门查处利用互联网违法经销A型肉毒素案,吉林省辽源市药监部门查处“5·13”生产销售假药案……这10大假药事件无一不让人心惊胆战,无一不让人痛恨愤怒,无一不让人“恨”屋及乌。
  
  就拿这次躺着中枪的“维C银翘片”来说吧,人民日报的求证报道中提到:“香港卫生署通报的产品并非内地某药企生产的正规产品”,既然是非正规的产品,也就是造假的药品,那么这类假药为何长期泛滥市场?药品监管部门为何麻木不仁?官商之间是否勾肩搭背?谁又能保证我们今后购买的药品不是“李鬼”?这些问号都需要有关部门给出合理合情合法的答案。我们或许还会相信“维C银翘片”比窦娥还要冤,但我们无法鉴定自己购买的药品是真是假,而要避免下一次乃至再一次的伤害,我们只能“见风就是雨”、“宁可错怪也不买”,并在心底里彻底地将这类产品“驱逐出境”。
  
  吃药,不能治病,反而伤人。对药品的恐惧,自然成为人们的焦虑。这次虽然为“维C银翘片”平反昭雪,还了“维C银翘片”一身清白,但也难以消除人们对所有药品的恐惧,亦无法治愈人们那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这是因为,国内医药行业的祸乱土壤,只是得到临时性应急治理,从未迈进制度性治理门槛,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就目前乱象而言,根本之计在于大尺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让技术优质、流淌着道德血液的企业脱颖而出。
  
  让人倍感欣慰的是,今年5月6日国务院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今年要建立最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好风凭借力,治理正当时,真诚期待这一制度及监控体系早日建成,让普通百姓能够真正吃上“放心药品”、“放心食品”。显然,要实现这个善良美好的愿望,今后将更加依赖于相关部门抓铁有痕铁面无私的严厉监管。
  
  而作为有道德、敢担当的药品企业,除了要洁身自爱、行业自律之外,还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努力重构人们对药品行业的信心和信赖。否则,“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可以说,一个品牌产品的倒下,带来的将是一个行业的集体沦陷,就像乳制品行业那样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文/陶克强

来源:红网

作者:陶克强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05/306563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