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湖镇镇政府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的新招。政府“花钱买骂”,的确很新鲜,但也说不上前无古人。初中语文课本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妇孺皆知,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劝诫后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从历史故事中发掘执政资源,想出“花钱买骂”的法子,浙江省的这家镇政府头脑很灵活。请村民上台“骂”干部,也不失为对“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一种倒逼,初衷值得肯定。
但这个“花钱买骂”的招儿,有两个致命伤。其一是,上台“骂人”的主儿,都是镇政府指定的。新闻中说,能上台批评干部的对象,必须是对镇里有意见且能说会道的人,再根据“百姓讲堂”一月一主题的要求,从这些人选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挑选。换言之,“谁来骂”、“骂什么”都是事先预设好的,因而这样的“民意”未必有代表性;对镇里的大小官员来说,“骂声”的严厉性不会超过心里承受能力,如何应对想必也早已胸有成竹。
其二,即便镇政府有“听骂”的雅量,“花钱买骂”的效果依然令人怀疑。村民“开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这些“骂声”如果不能转化为政府解决问题的执行力,“花钱买骂”就可能沦为一场秀——无非是标榜自身愿听谏言罢了。此外,“骂声”会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官员有杀伤力吗?现实中,任他骂声如潮、我自岿然不动的官员不在少数。
政府想“听骂”,渠道有很多。网上批评官员的声音俯拾皆是,还不用花钱买,只要轻点鼠标,“骂声”自然滚滚而来。有此捷径不走,偏要花钱请村民到镇政府开骂,实为下策。齐威王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对比之下,天子湖镇的官员们还有所不及——难道“谤讥于市朝”的声音不是更真实、更有含金量吗?
在古代社会,能否广开言路、从善如流,从来都是民间评判一个主政者是否开明的重要标准,历朝历代也留下不少佳话。但这个法子的局限性在于,它之于社会治理的真实效果取决于主政者开门纳谏的真心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主动权掌纳谏者而非进谏者手中。
无端怀疑“花钱买骂”的善意肯定是不对的,需要探讨的是效果问题。今天的社会,官员能否听见民众的骂声早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这里的“条件”主要不在于民众有没有批评政府的渠道,而在于政府必须是一个透明政府,所有权力运行流程都必须置于阳光下,让民众监督有据。从长远看,改变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机制则是更重要的“条件”——试想,若天子湖镇村民的骂声可以决定当地官员的去留,官员们的“工作作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文/傩送
来源:红网
作者:傩送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