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死鱼”真比监测预警更加可靠吗

来源:红网 作者:曹梦辰 编辑:叶鹏 2013-07-14 00:06:35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6日凌晨4时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连夜对贺州市送来的水样进行检测,发现贺州市与广东省交界断面扶隆监测点“镉超标1.9倍,铊超标2.14倍”,水质已受到重金属污染。这起水污染事件因为影响到两广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源,而备受外界关注。(7月12日《中国青年报》)
  
  位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清面村的汇威选矿厂,本是铁矿选矿厂,却私自安装了金属铟生产线,进行“湿法提铟”,所产生的含镉、铊等重金属的废水堆放在车间旁的尾矿池里,下雨时从尾矿池里溢出的“有毒”废水就会进入浩洞河里。这是广西继2012年年初发生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又一起因企业排污导致的震惊全国的环境事件。然而此次污染事故中,最早发现“毒水”的并非当地环保部门和执法人员,而是生活在附近流域的渔民。其实早在7月1日,贺州市贺江部分河段网箱养鱼就出现少量死鱼现象,市环保局在接到渔民投诉后,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却并未发现水质异常。2012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同样是由于当地死鱼大量浮现,才引爆出惊人的水体镉超标。
  
  两起污染事件都是直观恶劣的环境现状倒逼监测站的检测,我们不禁要问:“死鱼”难道真的比监测预警更加可靠吗?
  
  近年来,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和政府也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以保障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很多地方积极拥护政策,在环保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如实行节能减排,重工业和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开源节流等。
  
  然而在实施企业转移的过程中又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将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偏远地区,一方面可以减少城区的污染,分散城市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又由于“山高皇帝远”的监管漏洞,使得部分不法生产者为谋取经济效益而无视环境污染。目前从各种曝光的信息可以看到环境污染的后果已带来相当大的危害,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一批批中毒死去的动物,一个个“癌症村”的出现……环境倒逼机制一再上演,我们还可以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吗?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确实存在矛盾,但这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而不是用金山银山代替绿水青山,否则我们触眼可及的也许只能是废水荒山。地球是人类的生存的家园,可以想见,一个面目全非伤痕累累表明地球母亲受到何其大的创伤,而再多再丰富的物质财富置于一个污浊溃烂的生存环境中也将失去价值。“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缺乏的是意识,只有充分重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的经济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蓝图才会有无限接近的可能。
  
  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的滞后验明,有政府的主观疏忽,也有客观监测条件的不允许,这些都一次次敲响了环保预警。媒体这面“放大镜”需要继续发挥作用,对污染环境的不法行为进行曝光,从而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敦促政府行为,让科学仪器在环境问题出现之前“大声发言”,为创造更有利的生存环境而孜孜以求。
  
  文/曹梦辰

来源:红网

作者:曹梦辰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14/307561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