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学生减负,再多“新政”靠不住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叶鹏 2013-07-16 00:02:20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学正式放暑假,这也是“减负八项新政”后的首个暑假。为给学生减负,还快乐纯粹的假期生活,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要控制课外作业总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但记者通过对60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反映,学校今年布置的暑期写的作业确实减少了,花样在不断翻新,但家长给报的课外补习班却增加了。一位人大附小五年级学生称,她这个暑期至少要上六七个补习班。(7月15日《新京报》)
  
  曾经十分活跃的学校集体补课,因为一道道补课禁令而逐步消失匿迹,然而,暑期补课却似乎越来越火爆:不仅各种办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少在职老师也成了家教大军中的一员,似乎已经进入“补课经济”时代,并且这块蛋糕还在膨胀,愈发诱人。而某种程度上,这一纸纸“减负”规定,反而成了其幕后推手。
  
  正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如今就业形势那样严峻,升学压力又如此之大,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有谁能担当得起这个责任?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岂是简单的家长好“面子”问题?集体行动可以禁止得了,教师私下家教呢,能靠学生家长举报吗?即便教师不补了,社会办学机构呢?能一禁了之吗?
  
  都说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当有孩子在人生的起点开始“偷跑”,有儿女的家长谁看着不心急?尤其是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的孩子,那些农村孩子,他们拼不了看不见的,又改变不了上升通道的逼仄现状,补课就成了他们重视学习、追求公平的最后砝码。这不是急功近利让家长失去了理智,而是这个现实背景,成了补课市场火爆的大根源。何况,不集体补课了,暑期就彻底交给了学生,事件如何打发?安全如何保证?私下补课参加培训班能绕得开吗?规定本意是减负,但却将明补逼进暗补,孩子们的负担不轻反重,补与不补也更造成教育上事实上的不公平,这还能算是规定的胜利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给未来减负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更是遵循成长规律,培养真正人才,为国家永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这才是减负的根本目的。显然,为孩子减负,也是为家长减负,更是为国家的未来减负。我们得在认识上要有这个高度,不是期望在减少作业量等等细枝末节上修修补补见成效,而是要对当前的考试制度动一次大手术。症结问题不解决,再多的“减负新政”也靠不住。空洞说教打动不了人,拿没有升学压力的国外孩子作比,既浅薄可笑,也没有一点说服力。
  
  然而,教育制度变革终究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诸如学习阶段的衔接等等,牵扯太多,但终归是大势所趋。在补课的土壤还不能彻底铲除的时候,窃以为,与其一律禁止补课,不如有限疏导。比如,将学生适时集中起来,不补课吧,开展各类活动也行,总比“放羊”好。大家都一视同仁了,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谁还愿意再花冤枉钱?将孩子的多余时间“没收”了,想补课也不成。这里,如何集中以及集中起来干什么就成了关键。这考验着学校的智慧,教育部门的智慧,全社会的智慧。
  
  文/晴川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16/30774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