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垃圾围城是环境重病,急需治一治

来源:红网 作者:泉浩 编辑:叶鹏 2013-07-20 00:04:37
时刻新闻
—分享—
  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一天、每一年都要产生许多垃圾。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一边是无法忍受的恶臭,成为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说到垃圾围城,很多人义愤填膺,可怎么不想想,那些废水、废气和各种污染物是谁产生的,其实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说人人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的制造者,是时候直面垃圾污染严重的“现实”了。垃圾围城的背后,是环境重病,问题接二连三。
  
  一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垃圾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有数据显示,中国1/3以上的城市均深陷垃圾围城困局,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我国各级政府用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仍然不足,何时才能扫除这些垃圾?保护一个美好的环境,真说不清楚。
  
  二者,垃圾处理方式改进缓慢。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三种。通过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上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一些国际较先进的工艺技术。但总体而言,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仍然偏低,很多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依然举步维艰,甚至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让垃圾处理雪上加霜。
  
  三者,部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不少城市还没有建立合理的运营投资偿还机制,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完全靠政府财政拨款建设,投资渠道单一,建设和运营资金不足。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使用管理流程长,缺乏有效监管,难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需要。另外,人的素质五花八门,不懂得减少垃圾,让垃圾“积劳成疾”。
  
  实际上,别什么事情都往别人身上推。这垃圾围城不是什么永久性无解方程,看看新加坡、港澳、台湾、韩国,都生活在垃圾堆中了么?因此,垃圾围城的环境重病,急需治一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要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实现垃圾综合处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之,垃圾围城的泛滥不仅成为环境重病,而且还是国家大病,对我们实现复兴之路的中国梦,也是一件躲不过、绕不开的大事,必须下决心解决。
  
  文/泉浩

来源:红网

作者:泉浩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20/308362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