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从领导视察“免警车开道”到干部下乡“自带干粮”,各地陆续出台了很多改进作风、贴近群众的要求和政策,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进一步对改进干部作风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彻底把亲民、为民的行为变成“作风”而不是“作秀”,要在制度落地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要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与联系,打破干群“围城”,避免服务的盲目性。一些干部主观上已经具备了为民解忧的理念,但是却存在很严重的“家长制”作风,以我为主地片面觉得群众应该需要什么,不应该需要什么,忽略了群众的意愿,强制性地把己之“欲”施于人。这样的作法不但不能得到群众的肯定,还非常容易招致诟病。所以,各级干部要摒弃主观臆断和“拍脑袋”工程,在决策前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把知情权留给群众,把选择权留给受众,把评判权留给大众。
要敢于打开“玻璃门”,把亲民政策做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干部下基层的时间明显增多,从现实生活中打开了把群众隔离开来的“玻璃门”。但是仍然个别存在为下乡而下乡,人到心不到的敷衍情况,产生了一些备受质疑的“蜻蜓点水”式亲民。要把亲民政策做实,就要放弃掉机关干部的“优越感”,沉下心来找问题。要深入一线,避免自欺欺人的安排式、表演式下乡,要真正深入到问题多、条件差的地方,了解百姓疾苦,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用急民所急、忧民所忧的态度打开心里的“玻璃门”,走进群众的“心门”。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需要干部用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做到的要求和奋斗目标,需要所有干部的不懈努力。群众工作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用多少心,它就还你多少情。干部是在用真情真意服务群众还是用虚情假意糊弄群众,群众一眼辨真假。
文/高邈
来源:红网
作者:高邈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