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干部“双向交流”谨防“商而优则仕”

来源:红网 作者:朱海滔 编辑:叶鹏 2013-07-24 00:07:0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山东商务厅厅长孟凡利被提名为烟台市市长候选人。此前,他曾在山东多家大型企业任职多年。郭树清成为山东省省长已近4个月,类似的政企干部“双向交流”也在密集展开。一个多月来,山东多家省管企业亦陆续换帅。(7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
  
  政企干部双向交流,打破了行业壁垒和身份限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广开选人用人渠道,能够实现“政企融合、优势互补”。
  
  能推进政企互动互信,加快工业发展合力。机关干部到企业任职,能利用自身优势,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密切政企关系,建立起政府与企业经常性联系纽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企业干部到机关,同样可以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带入机关,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机关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形成政府引导发展、企业主导发展,同心协力振兴地方工业经济的局面。
  
  能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政府领导班子结构。机关干部与企业干部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各有所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机关干部到企业任职,可以激发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使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经济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干部到政府机关任职,改善了政府领导班子的专业知识结构,有效增强政府领导班子驾驭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能推进政企双向互动,培养工业发展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成就事业,政企干部双向交流打破行业壁垒和身份限制,盘活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是一条政企互动、培养工业发展人才的路子。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解决了工业发展人才引进难、培养难、发挥作用难的问题,从源头上培养工业人才队伍,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现阶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一批具备驾驭市场经济经验和丰富现代管理经验的党政企干部。实践证明,政企干部双向交流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对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政企领导干部作用很大,但在交流过程中也要谨防“商而优则仕,仕而贫则商”的现象。
  
  一是“商而优则仕”。对适合进入党政机关任职的企业干部,要严格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要求选拔任用,尤其要遵循民主的程序和规则,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之外的组织和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积极作用。避免简单的把职位提拔作为一种激励,更不能鼓励一些人把“从政”作为“经商”的最终目的。二是“仕而贫则商”。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党政系统和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垄断性企业)的收入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党政干部进入企业任职往往可以获得“暴涨”的薪酬,这也难免会刺激一些党政干部把“经商”作为“从政”的出口和归宿。因此,党政干部进入企业,一定要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从党政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出发,遵循市场化选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规则,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助于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总之,政企干部双向交流就是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竞争性、市场化配置干部资源结合起来,引入竞争机制,畅通民主渠道。同时做到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公正公平。
  
  文/朱海滔

来源:红网

作者:朱海滔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24/308773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