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带薪休假”式免职,免给谁看?

来源:红网 作者:豆腐 编辑:叶鹏 2013-08-03 00:59:2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几年来,以免职为代表的问责有被滥用的趋势,甚至被网友称为被问责官员“带薪休假”的代名词。梳理过去几年一些问责免职官员的经历发现,出事――免职――冷却――悄然复出――舆论质疑――回应合规――不了了之,成为他们的轨迹。(8月2日中国网)
  
  违规提拔被免职、违规建设楼堂馆所被免职、违规公款吃喝被免职、暴力执法被免职,种种免职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随着在公共事件的突发免职处理决定的回应也越来越迅速,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都以小时了。前几日,有关城管暴力执法的回复,有相关部门在5个小时内就做出免职的处理决定,不得不算是应对公共事件的范例啊。然而,细心的媒体也会发现,这些曾经免职的官员不久后却在公众视线以外的区域重新上任或者升职。若要细究《公务员法》、《公务员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却发现这确实都合法依规。也难怪近日,某县领导在酒店公款吃喝时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呵斥出颇有底气的“你尽管报”。
  
  应该来讲,制度存留的自由空间是“带薪休假”式免职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目地,无疑是给“带薪休假”式免职推波助澜。这种免职无疑只是免给公众、舆论看下泄愤而已。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回应是向公众传达准确、公正、及时的信息,对于事件进行深刻系统的反思,对于责任人纠错惩戒、依法处理,深入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然而,现实中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的王牌—“带薪休假”式免职却成为平复舆论情绪和应对舆论压力的有效手段。
  
  毫无疑问,这种“带薪休假”式的免职,除了藐视了公众智商以外,不仅起不到反思错误、惩戒警示的作用,反而助长了权力挑战规则、制度的底气,亵渎了自身公信力。虽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讲究对待公众舆论的技巧,但更强调以真诚、及时、开诚布公的姿态和积极行动的态度来取得公众的谅解和支持。
  
  因此,对“带薪休假”式免职而言,需要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制度的建设完善,更需要充分认识到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的目地和初衷,以客观公正、理性负责回应公众的情绪化质疑和批评。一方面对于违规失职的干部依法追责,严格处理,使处分规定真正能达到纠错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达不到免职条件、构不成免职处分、与相关领导关系不大的事件,也应理性对待客观回应,而不是单纯为迎合公众情绪,肆意滥用免职处分。毕竟,今天滥用了免职处分,明天就可能破坏部门公信。
  
  文/豆腐

来源:红网

作者:豆腐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8/03/31001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