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需要更多的文化输出

来源:红网 作者:李思辉 编辑:叶鹏 2013-08-16 00:05:45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希望中国的高温能达到140度,把所有中国人都烧死”。近来丹麦赫尔辛格市议员弗阿特·亚朗口出狂言引起众怒。最新的消息是,该议员已被所在政党要求其辞职,并且他还可能因散布种族歧视语言被判刑。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正如专家分析的那样,弗阿特·亚朗口出狂言必然有其动机:要么是为了政治利益的需要;要么是因为文化自负使然,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再就是缘于沟通不畅,对中国欠缺起码的了解。
  
  毋庸讳言,沟通不畅,一些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一些旅外学者的著述中不难发现,一些国家的政客和民众对中国还停留于在呆滞、蛮横、不讲信用、缺乏生气的刻板印象中。他们不知道,现实的中国绝不是那个样子。他们很难想象,中国是世界高端电子产品的最大消费国,中国的年轻人可能比曼哈顿的年轻人更富活力,中国的圣诞节足可与西方媲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文明的积极贡献者。
  
  但是,因为沟通不畅,因为中国的文化输出不足,一些人对此几无所知,再加上一些政客时常泼脏水,以致中国的现实情况在一些国家一直被打折低估,于是各色各样的反华、仇华言论时不时抬头——这些话大多是不可理喻的,有时令人感到啼笑皆非。怎么办?改变文化进出口的逆差,让中国文化更大步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出访南非诸国。习主席的睿智、儒雅、博学让世界为之侧目,第一夫人的艺术造诣和气质魅力征服了世界。这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一些人炮制的中国窘相。让不少人惊叹:“中国不是他们说的那个样子”。从泛文化的视野来看,中国领导人的外事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直观的文化输出路径,能让世界对中国有轮廓基本的认知。
  
  文化的输出还寄托于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文化最终体现于具体的个人。走出国门,每一个国民都代表着中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一些国人在国外的表现的确不尽人意。尽管心地善良、没有恶意,但是大声喧哗、不守秩序、脚踩马桶、多拿多占、景区里刻字、飞机上打架,总归给人家留下了粗鄙、野蛮的印象。要扭转这种印象,最终还要靠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养成,要靠每一个国人于内于外的文明习惯。
  
  再者,文化输出还表现在文艺作品的输出上。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举世惊叹,只可惜这样辉煌的成果太少了。尤其是中国的电影欠缺国际传播力,这恐怕与整个社会对艺术的商业化过度容忍有关。欧美大片不断输入,丹麦童话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始影响起,而我们显然欠缺拳头产品。我们的邻国印度能拍出令世界政要叫好的《三个傻宝大闹好莱坞》,而我们与之同题材的校园电影,竟是炫富、拼爹、矫情和胡编乱造的《小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之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理当盘活它、用好它,可惜我们的很多孔子学院成了摆设,我们的文化产品不能有效输出。怎么办?培养全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努力打造拳头产品,让中国的文化输出匹配得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这可能是阿特·亚朗带给我们愤怒之余的应有思考。
  
  文/李思辉

来源:红网

作者:李思辉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8/16/311426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