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经济环境长期低迷,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缺乏新的动力和方向的状况下,城镇化建设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之所在,也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适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我们更应看到,城市建设事关重大,必须慎重对待、科学谋划。新城新区建不建、怎么建、建多大,需要求真务实、尊重规律、倾听民意,才能把城市建好,把好事办好。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建“新区”,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的做法,既脱离地方实际,又违背客观规律,更无视百姓呼声。在没有合理动态需求与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匆匆拍板,不管财力现状盲目扩张,投入不厌其多、标准不厌其高、速度不厌其快。表面上热火朝天,却暗藏不测之忧,带来无穷后患。从既没有足够的人口聚集效应,也没有交通枢纽或者产业的支撑到建设滞后的公共设施,从巨大的资源浪费到沉重的债务负担,偏离以人为本道路简单的圈地、盖楼、“造城”的城镇化建设早已与城市发展初衷背道而驰,陷入有投入无产出、有投资无效益、有冲力无后劲的困境。
城镇化建设要将其放在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发展视野中来谋划。弄清城镇化的问题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资。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从粗放扩张型发展向资源集约型发展转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其盲目造新城,不如把现有的城市变得更好,与产业规划相结合,综合考虑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努力提高现有城市的质量和承载能力,增加其规模效应。
遏制偏离以人为本的新城建设,首先要有透明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让土地资源的开发受到监督。其次,要改变官员提拔时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问题,政府的绩效应成为考核的核心。此外,要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选择、监控和管理项目的能力。
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少人多、城乡区域差异大、生态环境接近承载极限的国家推进城镇化,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路子必须走正,不然就会犯历史性错误。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做得好的要总结推广,对有问题的要及时加强引导,对偏离人道的做法要坚决遏制。
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战略的核心,走以人为本的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打破现有体制的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和观念,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发展成果,才能保证城镇化建设持续健康推进,实现社会安定和民众幸福。
文/水超
来源:红网
作者:水超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