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节变送礼节请别拿孔子说事

来源:红网 作者:樊耀文 编辑:叶鹏 2013-09-11 00:05:25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新京报对97位北京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教师节期间,近6成家长和学生仍准备送礼,送礼者大部分是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的家长。礼品既有自制贺卡和画作,也有价值数千元的购物卡、加油卡。受访家长中,准备的礼品价值最高的达3000元。(9月10日《新京报》)
  
  教师节来临,给老师送不送礼困扰着一些学生家长。让家长为难的不是手头拮据拿不出钱来,而是“廉洁从教、朴素过节”成为今年的教师节主题。北京多数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均在教师节前夕,收到来自校方和老师“拒绝收礼”的类似通知。“到底送不送”,不少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犯难。
  
  虽然“廉洁从教,朴素过节”成为主题,但还是有6成的家长和学生给主题来点“变奏曲”,仍准备送礼。不送,不少家长担心“可是别人送了,我们不送,孩子会不会被老师另眼相看”,一些选择送礼的家长亦有自己的担心,“不怕老师记没记住送的什么,就怕记住就我们没送。”而个别送礼价值较高的家长也表示,送礼不仅是感谢老师,也还“有所求”。“孩子性格内向,希望能多受到老师的鼓励和重视”;“班里竞争激烈,之前给老师送礼后,老师给孩子开过小灶,希望以后还能继续”。送礼者大部分是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的家长。甚至有的家长准备的礼品价值最高的达3000元。原来真正送礼的目的不是感恩,而是无利不起早,能够得到教师额外照顾和吃“偏碗饭”。
  
  设置教师节的目的是唤起全社会的“尊师重教”的意识,而如今教师节却逐渐演变成了“送礼节”,好端端的一个崇高的节日搞的变了味——这让神圣的教育事业情何以堪。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一项传统,逢年过节特别是在教师节来临,家长及学生发自内心的送出一些小礼物表达对老师培育的感恩无可厚非。但“廉洁从教,朴素过节”让“准备的礼品价值最高的达3000元”这个小插曲一变奏,就超过了正常人情交往的界限,不但培养不出正常的师生感情,也让这种恶俗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也向学生收过礼,但人家至多也就是送些肉干之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晦焉。”只要带来一捆“束修”,孔子就收他做学生。原来那肉干只不过是学费而已。更何况,孔子坚持的是“有教无类”,不问你有钱还是无钱,阔大款还是穷学生,完全是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阔学生子贡学习好,孔子称赞他“告诸往而知来者”。穷颜回呢,更是孔子最心爱的第一号门生,一部《论语》字数不多,称赞颜回的倒有十几处。说他“颜回好学”,说他“其心三月不违仁”,“贤者回也”。颜回大概营养不良早死,他嚎啕大哭:“天丧予!天丧予!”身为人师,应该传道授业,德学双馨。无论是家长和学生送礼,还是老师收礼索礼,都违师德。如果再拿孔老夫子收礼为自己遮羞贴金,那可真是不知道世间还有“羞耻”二字了。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不仅仅是给老师高贵的称呼,而是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教师的权益。而现在把尊师重教变成了给老师送礼的社会风气,是不是玷污了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如果非要在教师节给老师送上礼物,那笔者奉送小诗一首全当是给老师的礼物:“九月金秋艳阳天,硕果累累醉心田。书声朗朗飘窗外,黑板写下真理言。情通三尺讲台外,志在一寸粉笔间。千秋功业园丁血,桃李天下绽笑颜。”
  
  文/樊耀文

来源:红网

作者:樊耀文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11/314080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